高考前家长无需陪读需陪伴

31.05.2014  15:22

  【每周话题】

  高考临近,高三学子到了最后冲刺阶段。为了给孩子的学习、身体“保驾护航”,备考冲刺加劲,不少家长也自发地在学校周边租旅店、套房,开始了全职陪读。这种现象引起不少网友热议。

  ●本报记者  李跌

   1网友看法:

  @铁广-老军:十二年寒窗,今朝试锋芒,老师、考生自会把握,还是让考生自己发挥,自我调节,对考生今后的成长将会大有裨益。

  @念倪:家长陪读,表面上学生不用为生活琐事操心,能节约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但同时也让部分学生承受了无形的心理压力。家长平时应对孩子多点鼓励和心理辅导,是否陪读要看孩子的情况因人而异。

  @Dbfln:在如今这种教育和就业现状下,高考无疑是决定命运的一道险关,它的成败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前途和发展。而家长陪读则可以对学生备战高考有很大帮助。首先,陪读可以保证考生复习、考试阶段的饮食营养。其次,陪读可以给考生一个踏实、放心的感觉。此外,陪读还会让考生在心中产生一种感激之情,而感激会化为动力。

   2大多学生认为陪读会有压力

  “寒窗苦读十几年,高考一招定胜负。”在文凭依旧是工作敲门砖的今天,这是不少家长的定向思维,所以不少家长都会在高考前,为孩子加油鼓劲,选择“陪读”。家长陪读能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也许还能在精神上给孩子无形的支持。可是,这样的方式是否可行,又是否会给孩子造成无形的压力?记者日前在东山中学和市曾宪梓中学门口随机采访了12名高三学生,其中9名学生认为陪读会无形中给自己压力,没必要如此兴师动众,不希望家长前来陪读;3名学生认为有家长的陪读自己更有安全感,也利于自己的发挥。

  高考在即,家住梅园新村的李先生和他正读高三的儿子李帆则均表示没必要陪读。他们说,虽然高考很重要,但是最后时刻临时抱佛脚,家长陪读也无济于事,关键还是要平时多努力,同时以平常心对待,才能正常发挥。“父母陪读,会给我造成无形的压力,如果没考好,会感觉对不起父母。”李帆如是说,如果家庭条件不太乐观的话,父母辞职前来陪读,让孩子心里更过意不去,适得其反。

  然而,学生陈利娟的母亲前段时间从广州辞职回来陪读,利娟说,“从小到大我跟妈妈的关系最好,有什么话都跟她讲,妈妈也会经常开导我,帮我缓解压力,所以我觉得陪读后我心里更有底了。”利娟的妈妈李女士表示,要为她打打气,毕竟高考不是件小事。

   3是否陪读需考虑孩子意愿

  对于是否陪读,东山中学有多年教龄的饶荣虎老师认为,首先,需考虑孩子的意愿,要与孩子沟通交流,考虑是否会给他带来无形的压力等因素。其次要从自身经济实力考虑,如果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就没必要选择陪读,可以经常打电话与孩子交流谈心,帮助其释放压力。最后,如果选择陪读,应尽早开始,不要在临近高考才开始,这是一种新生活,父母和孩子都要有个适应的过程。

  此外,饶老师表示,其实陪读不陪读都是一种形式,最关键还是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存在和关心,父母平时多来看看孩子或者多打打电话谈谈心。为此,他认为家长应该做的是陪伴,而不是陪读。

  饶老师提醒,学生平时要多学会释放压力,调节心态,让父母少操心。父母也要摆正位置,能放手的尽量放手,给孩子一个放松舒适的学习环境。学校则要多引导学生劳逸结合,帮助学生调整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