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4-5月份的教学管理对策

06.04.2015  17:16

  ●王永新

  在临近高考的四月之后,高三的第二轮复习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如何获得高质量复习效果,是摆在教师和学生面前的重要课题。

  第一,高度重视这次广州市一测试题以及今后讲评课的教学质量。

  教师在讲评前,首先把学生错答点分析透彻,其次是讲授“知识片段、解答思路、选好对症题”十分明确,最后是授课细节设计精细。

  在“把学生错答点分析透彻”的环节中,须清楚学生在哪些知识点上出错率如何、在哪些解答题能力问题上出现错误的概率怎样。

  在“知识片段、解答思路、选好对症题”的环节中,把需要再次呈现的知识片段设计清楚,知道只要讲到什么程度,讲哪几个点就可以了,不无限扩大,不随意讲述;把需要罗列出来的题型解答思路用正确方式如步骤、口诀等书写出来让学生便于记牢;教师选择对症题时,最好是选择近几年的高考题,优先考虑广东省的,也可以考虑全国卷的。

  第二,在第二轮复习中采取减法策略。

  在第一轮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对第二轮复习采取的高度选择性、针对性和倾向性的一种目标指向更精准的重点复习策略。不再追求大而全,而是查缺补漏,重点内容重点再复习。

  先摸清学生的缺漏在哪里,理顺历年高考必考的学科内容和题型有哪些。再列出必须优先补漏及必考内容和题型的清单,设计出课时计划。第三步,肯花费大量时间查资料、精心备课,并用心授课。

  第三,进一步唤醒学生的力量。

  要让学生每一次参加考试,都明确地知道考试是为了发现自己的短板,对短板查明原因,到底是出在知识、考试能力、分析问题的策略、身体素质、心态素质还是对考试环境的敏感等因素上。

  第四,坚持“总分优先”原则,打好高考总体战。

  在4-5月份的高考备考策略里,全体学生的平均分不再是评价的重要参数,而是看学校总分目标人群(如目标是900人上一本线)里,有哪些学生哪些单科分数是低于目标群里的平均分“拖后腿”。

  班主任要召开学科教师会议,把本班级学生中哪些是属于哪一个学科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和单独辅导的增分对象,然后由学科教师想方设法帮助该学生提高“拖后腿学科”的分数。

  第五,增加应试的数量和质量,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经验。

  要让学生知道不同的考试策略。懂得取舍,保证基础分,争取中等分,冲刺高端分,强化得分规划性。

  考中,要让学生学会自我监控的答题顺序、答题进度、答题时间。遇到难题,要学会知难而退,拿全自己完全有能力拿到的分数,不要被个别“拦路虎”卡在半路。遇到容易题,也要注意别掉以轻心,不要把送上门的分数白白错过。

  第六,加强高分学生培养的针对性和高质量。

  高三年级负责人亲自抓,整合学校所有优秀教师资源,实行“一对一”诊断性辅导。其次,给高分学生以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夯实基础知识。第三,全方位进行服务,包括饮食营养、心理辅导、宿舍睡眠质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