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心理” 家长应关注

12.06.2014  13:08

  紧张的高考虽已落下帷幕,但很多考生心理上却未必彻底放松下来。考生既要承受因考试成绩和自己预期有较大差距而产生的焦虑或自责,又要承受因等待录取而产生的心理煎熬;既要面对前途命运的猜测,又要面对亲朋好友各种询问和议论。据心理专家调查研究,从高考结束到录取结束这段时间,约有六成左右的考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其中,有两成左右的考生会因为过分焦虑甚至抑郁而影响身心健康。

  在高考结束到升入大学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心理问题出现的三个高峰期值得关注:一是高考结束的两周内,二是录取结果公布时,三是刚入学时。考生考后常见下面四类不健康的心理,家长应予以关注。

   放纵型心理: 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些考生认为高考结束,苦日子熬到头了,得好好犒劳自己,弥补多年的艰苦奋斗,故毫无节制、通宵达旦地玩。 抑郁型心理: 抑郁型考生表现为吃睡不好、情绪低落、愁眉苦脸、自怨自责,有的甚至不可理喻地发无名火,严重者出现轻生念头,甚至采取轻生行为。 茫然型心理: 这类考生从原来长期紧张复习考试中,在考后一下子放松下来,产生一种空虚、无所适从的无聊感觉,尤其考后父母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要求的变化,以及在等待高考放榜的时间里,这种感觉尤为明显。 焦虑型心理: 也比较常见,许多考生考后患得患失,特别是平时学习成绩不错的考生,他们期待值高,在等待放榜的日子里,变得焦虑,对于心理素质差的考生,常出现失眠、焦虑甚至抑郁等。

  据历年考后心理门诊求诊的患者表现分析,很多考生被发现有心理障碍时,焦虑、抑郁症状都较突出。因此考生考后心理行为调适很重要,当家长发现孩子有异常心理的苗头时,要积极帮助其放松减压,必要时看心理门诊,让考生在上大学之前,拥有健康的身心。

  (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 陈岳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