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看不懂英文题 法国学生怒了

24.06.2015  07:13

  信息时报综合报道 有着法国“高考”之称的法国高中毕业会考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一道英语考试题近日吸引了不少法国人的关注,原因在于,不少考生认为这道试题在设置问题时使用了“生僻”词汇,造成题目“过难”,因而请愿要求法国教育部取消这道试题的计分。

  据悉,这道备受争议的试题属于阅读理解题。该考题节选英国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作品《赎罪》中的部分章节,要求考生根据读到的内容回答两个问题,其中第二个问题是小说中被指控犯罪的人物“是如何应对这种情况的?”,正是这一设问引发了质疑,因为出题人使用了“cope with”(应对)词组。

  请愿发起人认为,这一词组过于“生僻”,“只有英语水平非常好的考生”才会知晓这一词组的含义,从而造成这道题目“过难”,使得大多数考生无法作答。

  请愿书自当地时间19日晚通过互联网发出后,在不到24个小时的时间里,已经得到了近9000名考生的签字支持。

  不过,与此同时,也有一些考生和教育界人士表示,法国高中毕业会考每年都会有一些难度相对较高的试题,这些题目可以帮助学校和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水平,从而择优进行录取,因此,没有必要取消部分考生认为“过难”考题的计分。还有法国说,高考都不认识coping,写个抗议信还错字连篇,别丢人了。

  专题文字 新华 王裳

   从保守到开放 法国欢迎英语

  今年3月,在巴黎举行的“法语周”活动中,法国文化部长芙乐尔·佩勒兰公开表示,“法国不应再惧怕外来语,打破过去的固步自封,正视并感谢英语为法语慷慨提供的千百新词汇”。

  上世纪末,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美国文化的大举入侵,英语成为一种流行时尚。危机下,法国政府于1994年出台了著名的《都蓬法》,明文规定在所有的广告、工作和商业场所中,必须一律使用法语。违反者不仅会受到罚款处罚,情节严重的甚至会面临牢狱之灾。

  在教育体系内部,《都蓬法》严禁高校使用英语授课(访问学者和英语课除外)。所谓的“语言民族主义”在法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愈演愈烈,反映了法语保守语言政策的顽固。

  然而,互联网时代消弭了地域的界限,也为语言的融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空间,摆在法国人面前的,又是一大波英语新词汇来袭,这其中科技、商业、流行语占据多数。

  除了抵抗外来词汇,让法国人感到无力的另一种趋势是,英语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说话、思维方式。这样的背景下,佩勒兰代表法国官方开诚布公欢迎外来语言互通有无,这种通透的态度也许反倒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良药。

   法国“高考”:

  哲学是必考科目

  法国“高考”的学名是“高中毕业会考”,诞生于1808年,现包括普通考试、技术考试和职业考试。由于法国大学不设专门入学考试,学生凭借会考成绩便可以申请大学,因而它和中国高考一样,既是高中毕业考试,也是高等教育的敲门砖之一。

  法国“高考”的三大类别是根据高中类型设置的。早在初中毕业前,法国学校就会召开家长会,就学生进入下一阶段学习交换意见。如果学生学习成绩太差或教师认为其缺乏继续读书的动力或天赋,就会建议学生及家长放弃普通高中,选择技术高中或职业高中。这不仅有利于早日培养就业技能,而且可以减小社会和家庭不必要的支出。

  因而,法国“高考”中的普考才是高等教育入门考试,分为三科:经济社会、文学和科学。必考科目有四门:哲学、外语1、历史地理、外语2或地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