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要开启“互联网+气象”模式

03.12.2015  15:43
高要区气象局围绕当地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需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从开展相关农业气象试验研究。

    雷雨大风、低温冷害、高温热浪……这些都是高要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也是制约该区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高要区气象局围绕当地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需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从开展相关农业气象试验研究,总结农业气象适用技术,到建立气象为农服务平台,将最新试验研究成果上报涉农部门,推广到农户当中,提高了农业气象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眼下正是罗非鱼上市高峰期,然而从上个月下旬开始,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市气温逐日下降,部分地区气温更降至10℃以下。这对不耐低温的罗非鱼而言,是极大的考验,对罗非鱼养殖业来说,也是巨大的冲击。

    高要素有“中国罗非鱼之乡”之称,若在过去,这场突如其来的“冻灾”或许会让不少农户措手不及甚至是损失惨重。然而,早在冷空气来袭之前,高要气象局就已经将防寒信息通过气象为农服务平台发送到涉农部门、养殖户手中。

    据高要气象局介绍,今年以来该局开发了高要气象为农服务平台,建立起农作物、用户、地理信息、农气资料、模型等数据库,实现与常规气象业务系统对接,并且通过自动采集自动气象站数据库要素,进行数据自动处理、自动制作生成产品等,实现信息产品一键发布,让人们能够在第一时间获知信息。

    此外,高要气象局还在区政府网站上建立农业气象服务网页,初步搭建起观测在线、自动采集数据,业务平台通过不断的完善数据库和资源共享实现云计算并自动生成服务产品,滚动跟踪预报提高精准度,互动服务这样一个智慧气象为农服务的框架。

    “低温期间,适当减少饲料投喂量,并可减少增氧机的使用次数,以免使水温过快下降……”早在冷空气到来的前一天,高要气象局就已经在农业气象服务网页上,发布了罗非鱼低温气象服务专报,对未来一周天气趋势进行预报,并为农户提供了罗非鱼的养殖建议,让农户们能够及时采取合理防范应对措施。

    为更好地开展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高要气象局还开发建立了基于手机微信平台的为农服务App,主动向订阅用户推送为农服务产品和科普知识,并且探索建立了“12379”国突专用客服平台,进一步健全了气象灾害防御机制,提高农业农村防范气象灾害能力。

    如今,高要已建成17个镇级气象服务站,352个行政村气象服务站,有17名气象协理员、1002名气象信息员,实现了农业气象服务向乡村延伸,农业气象服务信息覆盖率达90%以上。信息传播渠道建设的不断完善,也为做好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