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森林是践行“两山理论”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物质空间。2022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和碳库。依照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新征程改革发展和安全各项事业作出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的使命任务,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结合我省实际,形成推进现代化建设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施工图,突出绿美广东引领,高水平谋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南岭国家公园为样板,高质量推进南岭国家公园“四库”建设,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
“两山理论”是协调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科学指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阐明了发展与保护的本质关系,强调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的深远意义。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源于人类对生态资源价值无节制的掠夺。生态资源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生态价值,也体现在附加价值。绿水青山就是生产力。通过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能够实现生态资源价值的增值和向自然资本的转化,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保护绿水青山是发展金山银山的根本,发展金山银山是确保绿水青山长久续存的重要保障,二者呈现对立的统一,遵循从肯定到否定,然后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规律,符合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的发展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揭示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矛盾又辩证统一的关系。2021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通过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将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利用经济优势反哺生态优势,有利于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全面发展。只有水更清了,山更绿了,才能带来更多的财富,造福人民和社会。也只有社会经济发展了,才能有资源和能力实现对绿水青山更好地保护。因此,只有不断树立和巩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发展理念,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二者的协同发展。
当前,“两山理论”已经成为协调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指导。“两山”的转化路径实质上就是因地制宜地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产,实现自然资源的市场化和价值化,从而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但当前研究大多只聚焦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绿色转化机制,却鲜少深入探讨金山银山如何反哺绿水青山。森林“四库”建设不仅为进一步深化“两山理论”内涵提供了一个新的阐释视角,也为进一步探索金山银山反哺绿水青山提供了一个新的实践路径。
“四库”培育建设是新时代“两山理论”的重要实践创新
“四库”建设的提出,是新时代背景下“两山理论”的实践创新。首先,涵水为库。水是万物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森林具有显著的涵养水源的作用。通过保护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充分发挥森林在拦蓄降水、调节径流以及在产水、净水、拦洪、补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森林生态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也为我国绿色发展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其次,积粮为库。以森林为主体的绿水青山是人类的食物宝库。我们要充分挖掘森林的优势和潜力,不断研究利用,开发森林食品,向森林要食物。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适量发展经济林木,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使林地和耕地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和现代农业,不断丰富居民食物种类,保障我国粮仓稳定,助力国家粮食安全。再次,聚财为库。林业作为一个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的复合产业群体,具有国民经济基础性、产品绿色生态性、产业和产品多样性等独特优势。通过发展各类生态产品,也能够有效实现生态增值,增加经济收入。随着我国林地林木资源持续增长,以及基于森林资源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实践的不断深入,森林资源转化为森林财富的方式将变得日益多样化,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途径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最后,汇碳为库。森林具有强大的固碳能力和碳汇作用,是最为重要的“固碳宝库”。相较于工业碳捕捉减排,森林固碳具有成本低、易施行、兼具其他生态效益等显著特点,通过森林吸收和固定的碳,大部分储存在林木生物质中,又有储存时间长、年均累积速率大等明显优势,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增强森林生态碳汇能力、提高森林生态固碳水平,对实现“双碳”目标、推动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两山理论”与“四库”建设存在着紧密的理论与实践的内在联系。具体而言,以森林为主体的我国自然保护地,要以“两山理论”为指导,将以森林资源为代表的绿水青山打造成为水库、碳库,并进一步将绿水青山转化为以粮库和钱库为具体表征的金山银山。在此过程中,水库、碳库不仅是粮库、钱库的基础,对后者具有促进作用,后者也能反哺前者,形成一定的正向反馈和增益作用。
以高质量建设南岭国家公园打造“绿美广东”生态文明新样板
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是高质量发展。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战略要求,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动力引擎。南岭国家公园作为广东省第一个筹划建设的国家公园,是“四库”建设的有利生态战场。以“两山理论”指导“四库”建设,推动南岭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使之成为造福岭南、造福华南、造福国家、造福全球的生态优良之地、经济发达之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地。第一,基于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打造岭南“水库”。通过对现有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进行有效保护,积极落实“天保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充分发挥森林在调节径流、削洪补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持续稳固提升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地位,不断提高绿水青山质量,使之成为岭南地区的“生态高地”和“岭南水塔”。第二,利用优越生态环境和丰富文化资源,打造华南“钱库”。依托优越生态环境,广泛种植经济树种,大力发展林木产业。同时,利用丰富文化资源,在可开发区域,深入探索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等多种旅游模式,打造华南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将丰富的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转化为巨大的商业价值,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第三,发挥区域自然生态和气候条件优势,打造国家“粮库”。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根据区域气候环境特征,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保障基本食物供给。并通过栽种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生长的木本粮油树种,例如板栗、核桃、油茶等,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挖掘森林食物生产潜力,将南岭国家公园打造成国家重要的粮库,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支持和保障。第四,肩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与使命,打造全球“碳库”。进一步加强南岭国家公园森林资源的保护,减少森林退化和防止毁林,保护公园现有森林碳库中的碳储存;同时,不断强化生物质产品循环利用,减少森林碳排放。通过固碳与减排“双管齐下”,发挥南岭国家公园碳汇优势,打造全球“碳库”,承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与使命,为全球节能减排、气候治理作出应有贡献。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以政策创新加快打造美丽中国广东样本”(GD22TW06-11)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所博士;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