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路串联南北 五华变身连接珠三角“桥头堡”
●本报记者 练海林 范 斌 特约记者 廖伟军 张炳锋
五华县,以前给人的印象是地瘠人多,环境脏乱差。现在走进五华县城,街道靓丽整洁,河岸环境优美,工业园区内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近日,本报“全媒体记者基层行”活动走进五华县,探访五华的蝶变。据悉,五华县紧抓国家促进原中央苏区和省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两大政策”,突出“三大抓手”,坚守“两条底线”,重点着眼城市功能、加快交通路网建设、促进产业集聚,产城联动发展,让县城从小山城变身连接珠三角的“桥头堡”,走出了一条发展新路。
扩能增效
提高园区工业水平
在广州番禺(五华)产业转移园内,广东富胜实业有限公司投资8000多万元的两条全自动数字电视盖板生产线,正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明珠星、立信织造、航威斯等去年落户的企业先后完成建设,陆续投产。生产钟表的明珠星项目负责人赵航正说:“不仅是生产基地落户五华,我们还将总部从番禺迁了过来。”由于对五华投资环境满意度高,该公司旗下的广东碧菲亚工艺品公司也于去年和明珠星一起落户五华,预计明年将投产。
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是五华推进园区扩能增效的重头戏。今年以来,广州番禺(五华)产业转移园获省批复纳入省级产业转移园管理,成功竞得扩能增效专项扶持资金,园区内供水、供电、道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吸引了一大批企业落户投产。至目前,园区共有进园企业90家,初步形成了以五金机电、医药制造、食品饮料、再生资源利用为主的特色产业。今年1月至10月,园区实现工业产值36.8亿元、工业增加值8.3亿元、税收7421万元,分别比增21.13%、23.3%和36.5%。
该县还积极融入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建设,以县城为依托,启动总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的河东工业区建设,打造新的工业发展翼。
扩容提质
城市品位明显提升
近年来,五华县委县政府按照48平方公里48万人口的规模,对县城重新布局,书写“产城融合、产城联动”华章,大刀阔斧对县城城市功能、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改建,打造宜居宜业城市。
该县投入3亿多元,对县城两江四岸七堤进行改造,打通所有河堤。自2012年开始,下坝堤、澄湖堤、员瑾堤、上坝堤、水中堤等先后建成,目前在建的罗湖堤、莲洞堤将于明年春节前建成。与此同时,五华筹资打造长乐公园、狮山公园、人民公园、琴江广场,推进县高级中学建设,完善县城公共服务配套,引进奥园城市综合体、碧桂园等项目,逐步拉开城市发展架构。
该县以“创卫”和“创文”为契机,多管齐下提升县城的城市品位,重点抓好县城道路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完善生活垃圾收集制度,强化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等,着力改善人居环境。
交通建设
使山区变成“枢纽”
在五华县横陂镇,一个个壮实的桥墩“列队”横跨琴江河。这些桥墩是兴华高速一个高架桥的基础部分,目前兴华高速已全线动工,2017年建成后将贯穿五华南北,并连接兴宁、梅县,成粤东北又一条通往珠三角的快捷通道。五华将成为我市与珠三角距离最近的“桥头堡”。
即将通车的平兴高速、汕湛高速五华段,都与五华息息相关,特别是汕湛高速改变了五华南部无高速的历史。在不久的将来,大丰华高速、兴汕高速五华至陆河段陆续建成,双龙高铁将通过五华并设站,交通区位的改善,使五华从山区变“枢纽”。
与此同时,五华县还系统谋划全县交通路网的提升改造,加快县内畅通。利用交通条件的改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效承接外部的产业转移,实现五华快速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