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免费水的“秘密”不应就此终结

30.07.2015  11:16
-->

  中国铁路总公司日前发布通知,全国各高铁站即日起将不再向旅客提供免费矿泉水,旅客饮用水改由车站、列车提供。此前,有记者调查发现,该免费水发放随意、地点不明显,超过一半的旅客喝不到。而高铁免费瓶装水提供公司——西藏5100,3年收入飙升5亿元。天价利润背后,公众无法不质疑高铁免费水背后暗藏着什么“秘密”。取消免费水可以理解,但“疑云”未解,不应就此糊涂收尾。

  10名乘客中8人领不到 赠饮水存三大疑团

  在多数旅客的心目中,有了车票就能领取免费水。但事实上,究竟有多少旅客能领到免费水呢?中铁快运近年采购量保持在5万吨/年,按每瓶330毫升计算,约合1.5亿瓶。据多位专家测算,“如按高铁列车全年超过8亿人次的发送量估算,10名乘客里就有8人领不到”。

  疑团一 高铁免费水费用到底要不要乘客承担?

  数据:从2008年首次采购至今,中铁快运累计已投入15.92亿元“买水”。

  2013年铁道部在回复广东律师庞琨的信息公开要求时曾提到,票价中不含免费矿泉水,此次“铁路相关人士”又站出来说明:此前赠送矿泉水是铁路运输企业的服务措施,相关费用不包含在票价内。

  以前票价中究竟是否包含矿泉水在内,不是铁路部门自言自语可以说得清楚的,事实上,只有详细公开动车票价的构成,才能解释清楚。而到现在,铁路部门从来没有公开过高铁、动车票价的具体构成、盈利比例等。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红昌认为,即使赠饮成本不包含在票价内,每年数亿元的采购开支,还是会计入国家铁路的运营成本,最终由国企、乘客埋单。

  疑团二 采购成本为何这般高?

  数据:采购价约每瓶2.15元,但网站最低售价为2元一瓶,还不乏“买2箱送1箱”优惠。

  根据上市公司2013年公告计算,铁路部门作为“大客户”买水的采购价,比部分网络渠道的零售价还高。由此引发了是否涉嫌垄断营销的一系列疑问,而对于这些疑问有必要进一步算算账。

  常识告诉我们,大客户批发价高于零售价格,只有两个可能:一是溢价部分作为关系成本,用到了采购回扣等关系维护中;二是没有竞争者提供价格比较,无法拉低采购成本。>>

  疑团三 是否暗藏利益输送?

  数据:西藏5100公司净利润6年涨了近40倍,招标信息长期未公开。

  或许,有关部门可搬出某些对应质疑的理由。比如,招投标制度主要针对大型基建项目,买水可不在其列;比如,免费赠水是适应市场竞争的尝试,这包含了可以灵活处置的潜台词。但不能忘记,近年来铁路部门发生的腐败案件,多数就是肇始于对招投标制度的轻视和挑战。买水不走招投标程序,何其相似。这种相似的背后,或许就是因为其中暗藏的利益输送作祟。

  就眼下看,相关铁路部门是否涉嫌利益输送,企业是否依赖公共服务渠道搞倾销,或不经招标形成长期的产品垄断,尚需查证。但得看到,公众之所以对其疑窦丛生,跟现实情境不无关系:从2002年开始,铁道部就开始实行铁路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制度,但免费高价水采购并未严格遵循该制度。事实上,以往铁道部刘志军、张曙光等腐败案件的发生,都跟直接插手工程,架空招投标制度有关。

  纵然取消也应先消解疑团

   目前,我国铁路仍以国有资本投资为主,铁路单位实质上提供的是一种公共服务。既然如此,那就不能拿着国家投资与他人合伙私搭牟利平台,利用公共服务渠道发展“副业”。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反腐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手握权力和资源,问题单位都可能通过花样百出的关联交易方式,实现利益输送,形成利益链条。利益链条会让各方聚集,一般还会形成“链条式腐败”。背靠铁路这棵“大树”,铁路单位是否存在关联交易,需要相关部门顺藤摸瓜,进行全面调查。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去掉不必要的收费,铁路部门公布真实的运营成本,真正按市场规律和国家补贴因素定价,高铁票价就很可能会下降。>>

  而今,在铁路系统反腐和已经改制的情况下,铁路市场化运营,更应全面遵从招投标制度,防范腐败的再度发生。拿免费豪华水这事来说,铁路方面本应及时进行调查,彻底廓清其中的因由,给公众一个明确说法。尤其是在铁路高负债建设的背景下,这种看似冤大头的事情,更不应该发生。

  停发矿泉水,不是“以前的服务现在没有了”这么简单。这笔钱不能当初糊里糊涂地花,如今又糊里糊涂地花完了事。既然涉事部门始终含糊其辞,那么审计部门就应该介入进行专项审计,帮铁路部门好好算算这笔账,查清楚是否有人在其中设定垄断交易贵买牟利?

  中央巡视组前段时间刚刚指出,关联交易和贵买贱卖正是一些国企领导牟利的惯用手法。在这一背景下,更应该算清楚铁路免费矿泉水这笔账,给公众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