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院设置“四道关”助初任法官“单飞”

28.10.2014  01:36

  广东新闻网广州10月27日电 (索有为 林晔晗 张扬云)从一名初任法官成长为一名可以独立办案的法官道路有多远?除了专业,年轻法官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养?”广东省高级法院着眼年轻法官全面成长发展,设置了“导师考核关、基层锻炼关、信访接访关、志愿者服务关”等“四道关”,助初任法官实现独立公正办案目标。

  “面对面与上访群众打交道,让我真正开始学习如何充分融合运用百姓思维模式和法律思维模式,以实现案结事了。”刚刚结束了三个月信访窗口锻炼的刑四庭法官付龙飞坦言:这是一次难得的挑战和考验。

  这是初任法官“单飞”前的一堂“必修课”,却不是唯一的功课,因为他们至少需要面临“四道关”的考验:第一关是“导师考核关”。根据规定,初任法官前两年时间不能独立承办案件,需要继续辅助资深法官办案。由业务庭制定审判经验丰富的庭领导或审判长担任导师,负责对初任法官的庭审过程、裁判文书进行点评、指导,带领初任法官办理疑难复杂案件,并要通过导师考核,认为其已经完全具备准确认定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进行断案为止;第二关是“基层锻炼关”。为了帮助年轻法官了解基层社情民意,促进青年法官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年轻法官被选派到条件艰苦的基层法院挂职任助理审判员是惯有做法;第三关是“信访接访关”。新选拔的初任法官分批被安排到信访窗口工作三个月,面对面与上访民众打交道;第四关是“志愿者服务关”。年轻法官全部编入省法院青年法律志愿者服务队,定期组织年轻法官深入社区、农村、学校、企业,通过举办法治讲座、义务法律咨询、开展案件调解等形式,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目前,共有青年干警121名,累计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时间超过5万个小时。

  广东省法院年轻法官普遍具有较高的专业背景,数据显示,该院211名40岁以下法官中,博士、硕士超三分之一,是省直机关平均数的4-5倍。“然而,司法工作是适用法律的工作,更是一门群众工作艺术,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经验阅历。年轻法官,最缺乏的是经验阅历。”该院党组认为,一名合格的法官首先应该“接地气”。

  法官“接地气”是年轻法官成长的重要阶梯。该院政治部负责人认为,初任法官“过四关”有利于帮助年轻法官更“接地气”,有利于树牢“为民司法、对案负责”办案理念。

  “过四关”也让一大批年轻法官脱颖而出。记者了解到,该院年轻法官已经成为省法院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全院79名审判长中年轻法官占15名;在“IPAD案”、“汕尾红海湾系列案”、“吴亚贤涉黑案”等一大批大要案中,年轻法官大显身手;近三年来,40岁以下法官中有三人荣立个人一、二等功,一人荣获“全国优秀法官”称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