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作者:对奇闻过目不忘数学考不到30分
张牧野
2011年12月的一天,导演乌尔善约定与“天下霸唱”会面,商谈拍摄电影《鬼吹灯》事宜。见面之前,乌尔善心中颇有忐忑,琢磨着“天下霸唱”应该是一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掐会算、年轻时可能当过知青的老者,生怕自己有失分寸。可是一打照面,乌尔善大吃一惊——这分明就是一毛头小伙子啊,“那时的他还没女朋友,现在结了婚,也有了孩子”。
1978年出生的“天下霸唱”脑中确实蕴含着与他年龄不太相符的知识脉络,奇门遁甲、阴阳五行、丧葬文化、考古探测他了若指掌,说上一段古代的野史掌故,或者地方上的轶事传闻也是不费吹灰之力。面对着“天下霸唱”那宽阔无边的想象力,乌尔善感慨地说:“我每看几页书都暗自心惊,要是按照书里的描写把每个场景拍出来,那得花多少钱!他的想象力太贵了。”
如今,乌尔善导演的电影《鬼吹灯之寻龙诀》已于12月18日贺岁上映,仅仅39小时便摸金3亿票房。此外,“天下霸唱”参与了同名话剧、网络季播剧,还在今年出版了最新小说《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天下霸唱”这个名字果真是“霸唱天下”。
能有如今这个成就,“天下霸唱”一定有其天赋异禀的地方。采访时,他言语之中泄露了一些“机关”:他对一些奇闻有过目不忘的能力;虽然数学考不到30分,但是对于易经卦象却能算得有滋有味;他写作起来从来不会去查阅资料,记忆中有的就写下来,真真假假、古今混杂就写活了“鬼吹灯”。当然,“天下霸唱”也不忘补充一句,“鬼吹灯”这种盗墓贼在盗墓行动中的行规也是他杜撰的,“我的故事不过就是娱乐大家,没必要认真对待,与其去考证‘尸香魔芋’、‘黑驴蹄子’,读者更应该珍惜的是自己的那颗好奇心和冒险心。”
《鬼吹灯》 当初为凑字数,写得有些水
参与电影《鬼吹灯之寻龙诀》的创作,让“天下霸唱”跨界跨出了灵感,他的新作《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写了两年,字数由最初的50万字修改为现在的18万字,该书故事发生在《鬼吹灯》之前,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胡八一、王胖子和雪莉杨的“摸金三人组”准备金盆洗手,却在去西安收购古董时被人陷害,误入秦王玄宫,从而引发了一系列探险故事。
“天下霸唱”认为《摸金校尉》和《鬼吹灯》更像是孪生兄弟,他之所以写这本书是在参与电影创作的过程中,受到了触动与启迪,“我发现以前写《鬼吹灯》的时候,留下了特别多的遗憾。之前,《鬼吹灯》在网上连载,我有时候考虑的不是每天写得情节好不好,而是跟出租车司机似的,一睁眼睛就欠三千字的‘份子’。今天不写明天就欠六千字,明天再不写后天就欠九千字,所以,我先顾及的是字数,有时内容就很水,像是一个草稿,错别字还很多,也没有时间修改。虽然故事最后也算自圆其说了,但自己只对第一本和第七本比较满意,其他几本遗憾很多。这次与乌尔善团队一起进行电影拍摄时,他们的认真劲让我很受启发,我想我第一有时间,第二有能力,为什么不写一部自己满意的作品呢,所以写了《摸金校尉》这个系列。”
在日前的《摸金校尉》首发式上,主持人在现场称赞“天下霸唱”书中的故事让读者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神秘的玄学知识,并崇拜地读了一段“天下霸唱”的文字:“一看那十六根大石柱的排列便知,这暗道的布置是古时传下来的巨门阵法,为什么叫巨门呢?就是说这种机关,多半是用在通道门户上的,这些数术都是由洛数以及天上的星斗排列演变而来……”没想到,对于这种赞美,“天下霸唱”毫不领情,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些都是我当年为凑字数写的。”
《摸金校尉》出版后,“天下霸唱”明年还会有新作推出,“因为与《鬼吹灯》电影这边有约,所以今年只出了《摸金校尉》,明年会有几本新书出版,都已经写好了,明年我可以歇歇了。”
经历 从小随父母进行野外工作
“天下霸唱”原名张牧野,这个笔名来源于他当时正玩的游戏,却没想到这个霸气十足的名字让他成了著名作家。
“天下霸唱”说,自己上学时成绩不好,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靠“码字”出名,“我的数学成绩没超过30分,也奇怪了,研究易经八卦,我就觉得很好算,可是开平方、开立方这些,我怎么也不会做。作文成绩也不好,汉字大概就认识两三千。我平时不太喜欢看现代人写的书,但喜欢看古典文学,比如《隋唐演义》、《水浒传》,我初中写作文的风格就是按那个来写的,所以,老师也不觉得我的作文写得好。而且我只是擅长记叙文,讲个事添油加醋可以很生动地写出来,可是写说明文,我就不会了,这次他们让我写篇2000字的《寻龙诀》电影观后感,我昨天写了一晚上还没完成呢。”
可是,“天下霸唱”独特的经历和他的爱好兴趣,使得他能写出《鬼吹灯》,却是偶然中的必然。“天下霸唱”的父母插过队,当过地质勘探队的工作者,长期在野外寻找矿脉。“天下霸唱”从小就随父母在东北大兴安岭一带生活,了解洛阳铲、铁钎等专业考古工具,还经常和小伙伴钻洞穴,进坟坑,“那时也不知道什么叫害怕”。
“天下霸唱”还爱听故事,各种民间传说,奇闻逸事,都让他兴奋,他如今的满腹故事,就源自幼年的耳濡目染。因为童年生活太丰富,现在做了父亲的“天下霸唱”,不屑于给孩子讲书上的故事:“都是一些童话,我不爱给他讲这些,没意思,跟我小时候听的完全不一样。”
上到高二时,“天下霸唱”不想念书了,就出来打工,一边打工一边念了个专升本的文凭,去了电视台做美工,后来又做过服装生意、美容院,和一帮朋友在天津开了家金融公司。也因此,“天下霸唱”表示,现在的金融公司、写作都不是他专业在做,“我特别喜欢金庸小说,像金庸、鲁迅先生这样的人才有资格称为作家,作家是一个特别高端的词。但是现在理发店剪头发的都叫老师了。这个年代作家这个词也在贬值,对个人来讲,我还是希望当一个写故事的人。”
写作 受“摆摊说野书”的影响最大
曾经连100字的检讨都写不好的“天下霸唱”,十年下来,他写的书摞起来比自己都高。2005年,“天下霸唱”的公司遭遇低谷,他闲着没事,看到一个朋友着迷于网上的《莲蓬鬼话》,“那些灵异事件的帖子大多有头无尾,看得她非常郁闷。我正好有空,就编了一个故事给她看,就是《凶宅猛鬼》。后来很多网友热情地讨论和留言,我就又编了一篇《雨夜谈鬼事》,再后来觉得没过够瘾,又写了一个《阴森一夏》,那是我感觉很无聊的情况下写来玩的。”
2006年1月,《鬼吹灯》风靡网络,“天下霸唱”也被尊为中国盗墓小说的鼻祖,粉丝们将其想象为无所不知的“通人”。
“天下霸唱”认为,自己的写作受说“野书”的人影响很大,“天津以前有一种已经消失的职业:摆摊说野书。茶馆里说评书的一般都是师父带着,口传心授的那种。‘野书’就是老先生站在马路边上讲民间故事,他可能是从别人那儿听来的,也可能是自己进行了加工。‘野书’讲的都是天津的人和事。比如报纸登了个海河浮尸案,他就会去打听怎么回事,然后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人生阅历再进行艺术加工,弄成评书的形式,自己每天现编现说。我觉得这个特别有地气儿,大伙也都喜欢听。但现在这些说野书的老先生,很多都不在了。我也是从我家里的老辈儿那里打听来的这些事儿。”
因为《鬼吹灯》有个“鬼”字,使得其在出版实体书和拍电影时,都受到一些审查。“天下霸唱”表示,其实他当初想写的就是个探险故事,和鬼没什么关系,最多涉及古老传说的时候会提到一些。
“《鬼吹灯》来自杜甫写的唐诗,‘山鬼吹灯灭,厨人语夜阑’,而‘人点烛,鬼吹灯’是一句民间俚语,在东北传了几百年。鬼吹灯是盗墓贼盗墓行动中的一种行规,当然这种行规纯粹是我瞎编的。故事里的很多内容都是凭空捏造,例如一些专用名词,工具、地点、人物、掌故,以及所有出现在故事中的古墓,大部分都是我编出来的,故事中涉及的古墓基本全部为虚构(有时只用个真名)。总之大伙看个热闹就行了,因为我不太喜欢查资料,也没有故事大纲,完全是随写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