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水情深满宁江——兴宁市“双拥”工作纪实

30.03.2015  18:26

  兴宁市是原中央苏区县。在这块红色土地上,凝结着军民之间的鱼水情谊,凝聚着军民割舍不断的骨肉亲情。1996年至2011年,该市连续六届被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命名为“双拥模范市”。2011年以来,该市以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市”为新目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双拥工作的新途径和新办法,军民融合涉及领域越来越广,至真至诚的双拥情怀溢满宁江。

真心办实事    全力固长城

  拥军不仅仅是句政治口号,还得实实在在为部队建设做实事。兴宁市各级党政和驻兴部队紧紧围绕双拥工作目标和要求,把双拥工作提升到讲政治的高度,作为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的大事抓落实,做到抓经济不忘国防建设。

  该市认真落实《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退役士兵安置条例》等政策法规,为维护优抚安置对象权益提供了可靠保障。在市财政较困难的情况下,近3年来,该市共投入1000多万元,对重点优抚对象按类别和标准给予优待金待遇,抚恤补助政策100%得到落实,保障了优抚对象生活水平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近3年来,该市共接收转业复员退伍军人1267人,发放一次性自谋职业安置补助金1145万元,自谋职业率达100%;为520人次农村籍退役士兵发放生产生活补助金432万元;投入840万元帮助965名退役士兵参加免费职业技能培训。

  为支持驻军营院建设,近3年来,该市共投入2000多万元支持部队征地补偿、营房建设,进一步改善驻军官兵的工作和生活条件。2012年10月竣工的兴宁市消防大队新大楼,占地26亩,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总投资约1300多万元,全面提升了兴宁消防大队的灭火救援能力。

深情溢驻地    大爱为人民

  视人民为父母,把驻地当故乡。多年来,驻兴部队官兵以实际行动守护着兴宁人民,在完成地方急难险重任务、维护社会稳定、加快经济发展中用实际行动树立了“兴宁卫士”的光辉形象。

  驻兴部队官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如亲人。无论是在扶贫攻坚、新农村建设、危房改造,还是在抢险救灾、安保维稳等“特殊战场”上,处处闪现着人民子弟兵忙碌的身影。近3年来,驻兴部队捐款捐物216万元开展扶贫济困献爱心和结对帮扶活动;投入163万元协助驻地开展新农村建设;派出官兵2万多人次,出动车辆2866台次,参与支持地方的重大工程建设38项,参加抢险救灾932场次,抢救受灾群众9425名,挽回经济损失3175万元;军训学生、经警5万多人次,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军营6900人次,组织干部群众过“军事日”3700人次;组织官兵1790人次无偿献血60多万毫升,义务植树2万多株,协助公安机关遏制和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为构建平安兴宁作出了新贡献。

军民一家亲    共建促发展

  兴宁市广泛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做到组织健全、政策落实、活动经常、注重实效,军民关系更加融洽。该市紧紧围绕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市”这一主线,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各种形式宣传双拥工作。“人人关心国防、人人重视双拥”成为该市双拥工作的新常态。

该市各级党政和驻兴部队把抓好双拥典型的挖掘、树立和表彰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增强广大群众的国防观念。先后获得了全国爱心献功臣行动先进单、全国军粮供应先进单位、全国感动军营十大“好军嫂”、消防铁人项目全国冠军等一批国字号荣誉和涌现出一批优秀复退军人代表。

  兴宁市与驻兴部队还紧密结合实际,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打造爱国主义教育新模式、新载体。该市与驻兴95147部队、76175部队、市人武部开展军民共建修缮合水革命烈士陵园工作。经过努力,合水革命烈士陵园已成为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点、休闲和展示形象为一体的精神文明窗口。

  耕耘国防事,收获太平年。有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历史和革命传统的兴宁市,必将把双拥之花浇灌得更加绚丽多姿,更加璀璨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