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贩撒下“海水晶” 海鲜“续”生猛

21.04.2016  20:45

原标题: 鱼贩撒下“海水晶” 海鲜“续”生猛

  来源标题:撒下“海水晶” 海鲜“”生猛

从进货到售卖,鱼儿要经历一段很长的历程。(新华社图)

菜市场鱼贩使用“海水晶”很常见。

  在菜市场买菜时你见到过吗?

  “以前就听说有些商贩在鱼、虾快死的时候,加一些东西让它们又生猛起来。上周去菜市场,真的看到了,档口的卖家把白色包装袋里的颗粒状东西倒进游着鱼虾的水里。”近日,读者黄女士这样对记者反映,她担心商贩倒进的白色颗粒状东西对消费者有害。记者采访了解到,被倒进水里的颗粒物俗称“海水晶”,的确会延长海鲜寿命,但它不能直接食用。那么,这种产品目前市场上使用是否普遍?对人体会否造成危害呢?

   白色颗粒物

   抖进”水里

  黄女士上周去西华路附近的一家菜市场买菜,看见有卖鱼、虾的档口商贩拿出白色包装袋向水里撒。“包装袋跟食盐包装差不多,商贩撕开一个口子‘抖’到水里,不像家里炒菜放盐,‘抖’了很多进去。”黄女士说,其实她很早前就已经看到过,不过近期听说有人在快死的鱼、虾中加一些东西,会引起食用者身体受损。

  西华路附近有三家菜市场,黄女士还在另一家市场看到有商贩撒白色粉末状物品到水里。因为一直比较担心,看到后她就从未在这两家档口买鱼虾海鲜。“看来撒这些东西,并不是个别的做法。”她说,安全问题令人担心。

  记者随后走访这一菜市场,并没有发现有商贩往水里撒白色物体。广州黄沙市场经营部副经理林良智告诉记者,一般水产品都会放一些“海水晶”。“外观像食盐,主要调节水的盐度,让海鲜生存环境更像在海水里,活久一些。

  菜市场一名档口卖家称,海鲜里放“海水晶”很“常见”。因为从进货到贩卖,每个环节海水都会被稀释,海鲜死得快,加“海水晶”可以让海鲜活的时间久一些。至于“海水晶”有哪些成分,他表示不知道,“反正大家也用了很久”。

   海水晶”可以“人造海水

  能让海鲜更鲜活、活得更久的“海水晶”,到底是何方神圣?林良智介绍,海水晶其实是盐和化工的产物,放在水中可以增加水的咸度。记者通过淘宝找到一个销售“海水晶”的卖家,其表示“海水晶”主要通过对海水进行蒸发、离心、浓缩而成,基本保留了海水的主要成分。并且加入微量元素,促进水产品生长。

  “把‘海水晶’和自来水兑一下,‘海水’环境就生成了。”林良智透露,用“海水晶”可以将自来水的咸度调整到5度~20度,模仿浅海及深海的海水咸度,“如果用淡水或咸度不够的海水暂养海鲜,很快就会‘挂’了。

  记者在淘宝看到,一袋1000g的“海水晶”售价为9.9元。外包装跟食盐包装相似,但有“非食用品”字样。

  既然是海鲜,为什么不直接用海水来养,而要用“海水晶”勾兑成假海水?林良智透露,天然海水成本高,对于售价不高产量也低的水产品,用天然海水不划算。“广州一级水产品市场多采用伶仃洋的海水,但海水主要用在龙虾、鲍鱼、石斑鱼等价值高的海鲜上。而浅海鱼虾等价格低产值低的,就用自来水兑‘海水晶’。

  相比一吨天然海水50~60元,1000g的“海水晶”稀释5~8度的浅海“海水”,算上自来水的费用,成本低许多。且使用自来水也方便得多。另外,据《悦生活》周刊此前的报道,活海鲜的售价,当然比濒死或已死的海鲜要贵得多。

   如此海鲜对消费者危害有多高?

  “(卖家)肯定有用,危害不清楚不敢乱说。”在粤港两地从事海鲜业务的Eric告诉记者,如果有海边新鲜海鲜,肯定好过酒家水养的。但一般消费者不会长期大量吃,影响不大。林良智表示,“海水晶”虽然是工业化生产,但不属于工业盐。“只要正规合法商家出售的产品,符合行业标准,就没有问题。”他说:“海水晶并不是见不得人的东西。

  记者了解到,“海水晶”目前没有国家标准,也没有行业标准,企业生产依据“企业标准”。这不仅不具备强制性,也给不法商贩留有空子。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海水晶”真的是用海水浓缩当然没有危害,但如果用工业级原料,如工业盐、氯化镁等混合提炼,长期食用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此类“海水晶”中的镁盐对人体神经传导系统造成损害,使人产生智力障碍。“海水晶”是否就是工业盐制品,市场的说法并不一致。大型市场采购来源相对可靠,标准要求高、安全有保障,但一些小商贩使用便宜货,很难保障其安全。

  “海水晶”养过的海鲜口感会发苦,也没有天然鲜味。原因是“海水晶”与自来水的稀释比例很难掌握——这也就是消费者明明买了活蹦乱跳的鱼,做熟之后口感不佳的原因。

  著名海水鱼类养殖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雷霁霖曾透露,“海水晶”在青岛、大连已经出现10年多,用于养殖对人体是没有什么危害。不过“海水晶”质量有差异,质量不过关的不能使用。

   【同期阅读】

   鱼浮灵”也能让鱼“活起来

  “太活跃的鱼千万别买,可能含致癌鱼浮灵。”养鱼的人和运鱼的人,为了不让鱼在出售之前死去,往往在水里加入“鱼浮灵”,一方面保住鱼的生命,另一方面是为卖更好价钱。

  “鱼浮灵”是白色粉末状,与“海水晶”有些类似。央视记者实验发现:盆子里的鱼奄奄一息,往水里加入一勺鱼浮灵后,鱼嘴很快张开。随后,记者加大剂量,奄奄一息的鱼,立刻活蹦乱跳。

  水产专家介绍,“鱼浮灵”的化学名称是过氧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遇水会产生大量氧气,导致水体含氧量迅速飙升,从而让濒死鱼儿在短时间内活蹦乱跳。用“鱼浮灵”增氧,一般在大型水产养殖场中使用,由于成本较高,活鱼保鲜一般采用物理方法,如水产市场和超市经常看到的充氧泵增氧等。

  央视报道援引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黎小正的话,用“鱼浮灵”来增氧本身没有问题,但不能排除有些不法商贩可能会使用工业级纯度的原料来生产“鱼浮灵”。这种情况下,很可能存在引入重金属等有害成分的风险,如铅、砷等重金属超标,长期使用可能造成人体神经性损伤等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