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炜马云入选开启中国网络治理国际化新进程
2015年伊始,鲁炜、马云入选全球互联网治理联盟委员会,在20名委员中,中国占两席;五个部长委员,中国有其一。在互联网治理的国际舞台上,对于中国过去长期几近缺位的状况相比,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突破,更是富有意义的开端。
可以说,这是开始真正扭转中国在国际互联网治理方面长期被动、边缘局面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与过去美国绝对主导的互联网国际组织和活动不同,全球互联网治理联盟成立是走出美国为中心的第一步,是推动ICANN国际化,迎接全球互联网治理“后美国垄断时代”的重要平台。中国为全球互联网贡献价值的时代已经开启。
2014年,作为网络强国的奠基之年,是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后,中国互联网治理立竿见影、收效颇丰的一年。首先,国内网络治理初见成效,网络舆情明显改善。其次,在国际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向全球首次亮出中国系统的网络治理观。及至年底,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和中美互联网论坛两次精彩的出击,通过积极展开沟通与对话,大国外交中的互联网外交初露锋芒,第一次开始呈现了积极、主动、自信的全新态势。这次鲁炜、马云的入选,也是2014年辛勤耕耘的部分劳动果实。
作为网民超过前五个发达国家总和的世界第一互联网大国来说,缺席全球互联网治理规则的制定,是不正常,也是不应该的。但是中国话语权的获得,决不可能是轻轻松松的。“怎能让中国制定贸易规则?”奥巴马在刚刚结束的国情咨文上直白表达。在互联网领域,美国政府的意图自然更加霸道和独断。我们必须对中国争取话语权的未来道路之坎坷,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而且必须把困难化作进一步动力!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上察看其中的奥妙:
首先,鲁炜、马云的入选仅仅是一个开端。在全球互联网治理联盟的舞台上不可能风和日丽,入选不是去享受荣誉的,而必将充满着错综复杂的博弈与斗争。参与只是第一步,真正发出自己的声音,凝聚、号召和动员更多国家和专家的认同和协作,还需要旷日持久的斗智斗勇。本次入选的成员,涵盖亚太、非洲、欧洲、北美、南美等五大区域,以及专家学者、技术社区及基金会,民间组织,政府部门,私营部门等四大领域。其理念和架构很具有代表性,在这样的舞台上磨砺我们的国际博弈能力,大有裨益。显然,中国互联网政界和商界两位高大上人物的加入,也将使得中国在全球互联网治理联盟更加具有份量,更加具有全球号召力。这也是中国建设性力量和价值的很好体现。
其次,美国倡导的“多利益相关方机制”的理念看起来很美,符合互联网趋势,当然更符合美国政府的利益。在美国政府战略中,“多利益相关方机制”的政治目的非常明确:这是美国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谋求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战略,期望将互联网治理从原来把持的技术治理延伸到更全面的网络空间治理。虽然美国政府退居幕后,但是,美国政府主导力无所不在,本质上依然是减缓全球各国的分权压力,继续维持以美国为中心绝对主导的治理机制。这就决定了这是一个“与狼共舞”的事业,艰巨但关乎重大的国家利益。
第三,未来影响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国际组织将会更加多元,更加分化,更加复杂。一体化、一致性、纯粹性的全球性平台和格局越来越不可能。这个特点和趋势决定了我们走向国际舞台的策略上,必须形成政府、企业、学界和社会等多领域、多层次的体系化的谋划与布局。包括互联网治理论坛(IGF)、全球互联网治理联盟等平台,都应该有策略地踊跃推动,深度参与,积极沟通与对话,展现我们有实力、有理念、有底气的精神和气质。在积极、主动、自信的国际参与中赢得更多的利益,创造更大的价值。
中美两国网民之和占全球将近三分之一,而在全球前一百强网站中,中美两国更是占据90%之多。中美两国能够联手良好合作,是全球网络空间的福音,而两者交恶与冲突,全球网络空间必将不得安宁。当然,双方利益取向的不同,决定了双方有竞争、有合作。鲁炜在中美互联网论坛曾说过,中美在网络空间共识大于分歧,合作多于竞争。对于中国来说,中美双方的良好协作,以及双方利益共同体的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还将直接影响我们的发展进程以及国内的互联网治理状况。
美国是互联网发明国,占据先发优势,当下的实力也依然高人一等。所以,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博弈场,我们需要多管齐下。中国应该积极参与美国主导的各种国际组织,也积极参与各种非美国主导的国际组织,同时还要积极构建中国主场的各种组织和活动。这是中国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的必由之路。可以期待,在网络强国战略的号召下,在国际舞台上,更多令人欣喜的进展将会不断涌现。通过网络空间的力量拓展中国软实力,以互联网崛起带动中国整体崛起,无疑将成为网络空间的新常态。(互联网实验室董事长方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