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十新作:民间传说和历史记忆构筑的“乡村密码”

23.08.2014  12:53

  广东新闻网广州8月23日电 (记者 索有为)知名作家鲍十创作的《东北平原写生集》出版后,引起文学界的关注。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首届签约作家曲从俊在撰写的书评中称该作是以“民间传说和历史记忆构筑的‘乡村密码’”。

  曲从俊在文章中说,鲍十是一个善于书写“故乡”的作家。近两年,他又以“故乡”为底色,完成了《生活书:东北平原写生集》系列小说的创作。与他以往的“故乡”作品不同,这部小说集是以东北平原上的“”为对象,以朴素、恬淡、平实的笔墨,一连串写了20几个屯的命运,并且通过这些屯的命运,揭示了人的命运在历史长河中的跌宕沉浮。就像民间传说和历史记忆构筑的“乡村密码”,而这个密码,又被作品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给破译,最终,为人们展现出一个富有地域性、传奇性、历史性的多彩画面。

  “翻开作品,里面每篇小说就像一个长镜头,不停地在我们眼前闪过,当它们串连在一起时,就成了一部记录东北平原村庄的电影,展示着黑土地上的历史、诗意、人性和冷暖,也将东北平原那些人和事,赋予了个性鲜明的生命特质。”曲从俊如是评价,通过这部作品集,可以看到鲍十小说创作的一个变化、一个跳跃,因为他跳出了“生活“书写生活,跳出了历史反思历史,跳出了故事讲述故事,跳出了人性追问人性,使得这些作品很有质感、很有深度,也构成了小说的独特品质。

  曲从俊认为,鲍十的这些作品带有浓郁的“黑土味”。在创作取材上,不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而且所描写的对象也都是民间的市井人物、历史人物。在抒情性上,一方面,作品中有作家主观情感的流露,也有诸多像风俗人情、民间传说和历史记忆等非情节因素涌入小说,使作者的情思浸润着创作主体。另一方面,在这些作品中,给人明显的感受就是,鲍十有意识地采用了“过去时态”的创作方式,将大量的笔调置于回忆之中。这样的创作方式,直接增强了小说的抒情功能。而且作者还运用了简笔、留白等手法,“计白当墨”、“以虚观实”,很好地拓展了文本的想象空间,形成了小说特有的叙事张力,从而与当今流行的时尚写作拉开了距离。

  鲍十曾说:“我不喜欢人们所说的时尚写作,我最关注的是平凡人和平凡事,喜欢民间文化、民风和民俗,喜欢老百姓的吃喝拉撒,喜欢写小人物。我个人觉得,这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东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