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鹿鼎记》中的韦小宝看人生哲学:世事洞明皆学问

10.04.2018  11:32

在金庸迷们的眼中,《鹿鼎记》中的主角韦小宝是一个与传统观念上的武侠小说的主角极其不相同的人。如果放到其他小说里,他估计就是一个油嘴滑舌的普通角色,就像《笑傲江湖》中奸猾的“滑不溜手”游迅,一生摇摆不定,最后被主角一剑锄奸。

所谓的韦小宝不学无术,仅仅是指他在《诗经》《尚书》之类的“无术”,其实在做人、做事方面,不管是察言观色,还是当机立断,韦小宝有着超乎常人的能力,街头智慧十足。

金庸先生封笔之作

人物设计颠覆之前作品

每一个人在面临重大抉择时常常不知所措,即使平时饱读诗书之辈,有时表现也难免大跌眼镜。而所有的教育,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难能可贵的是,虽然韦小宝没有受过正统的道德教育,但是他仅仅依靠从小说和生活中获得的知识,就能在重要决定时做出正确选择。因此在面对大是大非时,韦小宝常常能得到比普通人好得多的结局。

在《鹿鼎记》中,韦小宝得以实现极大的个人成就,这既有他自身性格的辅助,又与整个时代背景有关,同时还与作者金庸的心境变化有关。《鹿鼎记》其实已经是金庸老先生的封笔之作,人物设计的思路与以前大不相同。金庸老先生在《鹿鼎记》的后记曾经提到,“《鹿鼎记》已经不太像武侠小说,而更像是历史小说”“韦小宝与郭靖、杨过和张无忌他们大不相同”“以致有很多人怀疑这是别人代笔作的”。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从出身来看,郭靖是梁山好汉的忠良之后;张无忌的父亲是以侠义著称的武当七侠之一;而段誉的父亲则是体恤百姓的皇家贵族。但是韦小宝则不同,他的母亲是风尘女子,父亲究竟是谁还不清楚。成长到十多岁,天天在风月场所、酒馆、赌场等地往返,替人跑腿买物品,从中间讨几个赏钱。一有空闲,就跑去说书先生那里去听书。人生第一大愿望,就是做一间风月场所的老板。可是这样的一个无赖汉,却能够在整部小说中如鱼得水,在皇宫里步步高升,结识越来越多的武林高手化为己用,多次铲除阴谋,除了运气之外,他是否还有其他法宝?其实是有的。

说书人口中的江湖好汉“义气”,是韦小宝第一个重要的法宝。这些虽然不足以改变韦小宝胸无点墨,出口粗俗。但是却给他设立了正确的价值观。“韦小宝日夜在风月场所、赌场、茶馆、酒楼中钻进钻出,一有空闲,便蹲在茶桌旁听白书。他听书听得多了,对故事中英雄好汉极为心醉,书中英雄常说的语句常常脱口而出”。正是《三国志》《水浒传》《大明英烈传》里的故事,给韦小宝上了宝贵的一课。不管是在冒着被揭发的危险而从书房中偷书给好友这样的小事,还是当皇上下旨打算剿灭江湖好汉,而韦小宝公然抗命设法营救这样的大事,都是出于他坚守的价值观:讲义气的受尊敬,贪图名利而出卖朋友则要被天下人所唾骂。这样的价值观似乎非常简单,但实则不易。

鹿鼎记》剧照

学以致用的能力非常强

对戏文中英雄的崇拜,在面临抉择时还会模仿英雄的思路,避免变成人人唾弃的“大花脸”,这本身就是一种追求上进的心理,韦小宝的学习能力可见一斑。他甚至还从《三国演义》等小说中学到了谋略,在与俄罗斯入侵者作战时模仿“诸葛亮七擒孟获”,连弃七座营帐以诱敌深入;模仿“诸葛亮火烧藤甲兵”,把敌人吸引进山谷,一举围歼;捉到敌军大将后又模仿“群英会蒋干中计”故意泄露一些假情报,使敌人惊疑不定,最后乖乖接受议和条款。最精彩的是他居然从戏文和以前闲谈的经验中总结经验,在俄罗斯主导了一场宫廷政变,帮助一名俄罗斯女子上台。康熙与他闲谈时曾经谈起前朝多尔衮的事迹,韦小宝居然能够牢记在心,在俄罗斯大臣声称女子做沙皇不合祖制时,又建议她模仿多尔衮做“摄政王”,虽然名义上不是皇帝,却比皇帝更有权力。

再也不能说韦小宝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了:他虽然没有上过学,可是学以致用的能力非常强,应用知识更是信手拈来,远远胜过那些读了许多书却不懂得如何应用,如何变通之人。

上文提到的康熙揭穿韦小宝双面身份时的剧情,是全书一大亮点。仅从这一个事件,就已经可以对韦小宝给予正面的评价:那时康熙揭穿了韦小宝的双重身份,准备将当晚约定聚集在韦小宝宅地中的江湖好汉痛下杀手,而韦小宝则被牢牢看住,难以通风报信。康熙表示:这件事情没有对其他臣子说过,只要你韦小宝今晚乖乖不离开皇宫,今晚之后,你以前图谋不轨的事情可以一笔勾销,你还是做你的大官,就当什么也没发生过。一般人到那时可能自认为对方技高一筹,然后放弃。

但是,前文中贪生怕死,在打架时使用撒石灰,背后偷袭等下三滥招数的韦小宝,在一段精彩的心理搏斗后,毅然决定冒险营救那些江湖好汉:“韦小宝想到天地会一干兄弟血肉横飞的惨状,自己就算再加官晋爵,于心如何能安?”“良心”在不断逼迫着他,使他不能安稳,不断想办法。想了数条法子不见效,甚至想当机立断用硬的。后来终于成功将好汉们救出。韦小宝的义气深重和极高的执行力、他从书中得到的价值观、他本人的当机立断,都是可圈可点的。从这些方面来说,他已经可以与张无忌、郭靖这样的正统主角相比肩了。

韦小宝从小说和对话中学习知识和价值观。(资料图)

他和真正的侠客全无分别

韦小宝虽然好色,在大关头上却把持得住,这也是要归功于他所听的书:“关二爷千里送皇嫂,可没把刘大嫂变成关二嫂;韦小宝七步送义嫂,总不能太不讲义气”,结果蒙古的王公贵族对此大为赞赏,与他结为兄弟,成为扳倒吴三桂的大援。

韦小宝居然还从人人虚伪,假意奉承的官场中总结了自己的一番用人之道。在康熙要他准备真刀真枪地上阵指挥打仗时,他打算甄选提拔了一位有才干的武将。韦小宝回想起以前路过天津时,来迎接的武官个个都对他大拍马屁,只有一个大胡子武官对他很不恭敬,心里想:“拍马屁的,就没本事。这大胡子不肯拍马屁,一定有本事。”后来将这位大胡子军官提拔上来后,打仗时如何埋伏,如何佯攻,如何截击,他都了如指掌,果然有大将之才,为平定吴三桂叛乱立下汗马功劳。这段内容诙谐有趣,展现了韦小宝不同寻常的独特灵活思路。

韦小宝虽然喜欢耍滑头,对自己的师父却是一片至诚。韦小宝喜欢“腹诽”,甚至面对面讲话时都常常在肚子里嘲笑对方。难得的是,面对师父陈近南时,除了不肯练功夫,耍小聪明偷懒之外,私底下也不会说他坏话。

就韦小宝而言,江湖上真正的“”,更多的是从道听途说,到萍水相逢,最后并肩向前这样的过程中,认可对方的价值观而慢慢积累起来的,韦小宝对师父的感情正基于此。“为人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这句话在江湖上流传,使得韦小宝未见其人就已经悠然神往。等到与师父相处日久,韦小宝虽然觉得师父为国为民而牺牲小我的事情自己做不来,但内心认定师父是真正的英雄好汉。陈近南死于偷袭,韦小宝少有的悲愤不已,竭尽全力将凶手绳之以法,那个瞬间他和真正的侠客已经全无分别。

通过这么多事例,我们可以看出,韦小宝虽然有多种不是,但他确实是一个英雄。他真真切切地将最精华的“做人讲义气”牢记在心,在面临重大抉择时不断要求自己要向岳飞、关羽他们学习。相比同时代的吴三桂,虽然学的东西很多,却没有韦小宝那种正面的价值判断。

文/钟东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