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友义:语言服务在全球化时代大有可为
27.06.2014 14:47
本文来源: 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嘉宾:中国译协副会长黄友义
简介:在第三届京交会上,语言服务与全球化论坛将首次亮相。在全球和信息化的时代特征下,今天的语言服务业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翻译服务的范畴。今天《中国访谈》邀请到了中国译协副会长黄友义,请他就全球化时代的语言服务这一话题发表观点。
中国网:
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在第三届京交会上,语言服务与全球化论坛将首次亮相。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特征下,今天的语言服务业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翻译服务的范畴。今天《中国访谈》邀请到了中国译协副会长黄友义,请他就全球化时代的语言服务这一话题发表观点。
黄会长您好!如今的语言服务业已经超出了传统翻译的范畴,那么它包括了哪些业务领域?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何?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
黄友义:
翻译行业已经大大超过了我们原来所理解的口译和笔译,主要是技术的变化和全球经济的发展,大家需要翻译的量特别大,光靠人力翻译不行了,怎么办?大家就想办法靠机器翻译或者机器辅助翻译,这样就催生了机器翻译和机器辅助翻译软件和工具的研发,这里面还涉及到利用大数据提高翻译的一致性和效率问题。同时,因为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新的知识、技能随时都在产生。因此,不管是传统的口译笔译工作者,还是从事机器翻译和机器辅助翻译技术研发的人员,都需要不断地通过培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跟上变化的步伐,所以,语言相关培训的需求也很强劲。这些笼统的搁在一起我们称之为语言服务产业,它就是以翻译为核心,但是要比传统的翻译面要广得多。这种趋势还会继续下去,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还会继续这样更多地使用新技术。
一个特别大的变化,就是现在以中文输出为主了。过去我们都是进口外国的技术、外国的管理经验、外国的文学,所以都是外译中,使用的软件工具也大都是欧美人发明的。现在随着中国文化、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中译外的数量大幅度上升。中国译协发布的最新行业企业问卷统计报告显示,60%多的翻译,中国市场上的中译外工作量已经超过外译中,占60%以上,中文已经成为翻译市场的源语言之一,这就需要一套更新的技术、辅助翻译设备、数据库和人员培训。所以,这个趋势就是还会继续发展。
中国网:
在本届京交会上中国译协组织的语言服务板块活动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黄友义:
服务产业在发展,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意识到这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最终的产品是翻译好的文本文件,或者以各种形式,比如说电子文档形式或多媒体形式呈现的文件。但这个文件的产生要经过很多程序,可以一直推回到人员培训、软件研发,所以并不是语言服务的每个环节都能被人认识到。语言服务与全球化论坛就是要搭建一个让客户、用户都能了解产业变化的平台,让大家清楚自己处在什么位置,实际上是要起到产业孵化的作用。
中国网:
论坛中将会有哪些亮点?
黄友义:
论坛的亮点颇多。今天下午集中讨论的一个问题是大数据意味着什么,过去的翻译是一点点翻译,现在是大数据时代了,翻译从设备到得出产品、到提交产品的速度有了变化。还有外译中到中译外的变化也意味着需要产生新的技术。比如过去查字典翻译,后来从纸质字典到了电子字典,但现在这些不够了,要依靠云端技术,如云计算、云翻译等,现在译员已经不用像从前必须到交流现场做翻译了,这是一个技术进步,也是一个产业进化问题,这是我们今天论坛讨论的最大亮点。
中国网:
在中国优秀文化和科技成果“走出去”的战略中,语言服务业如何发挥其重要作用呢?
黄友义:
过去我们常说翻译制约了文化走出去,现在不只文化走出去,随着文化走出去,或者说给文化走出去铺路的是经济走出去。
中国去年一年海外投资(非金融类投资)达到901亿美元,中国马上成为最大的海外投资国了,目前海外投资已经进入前十名,过去我们擅长吸引外资,是世界第二大吸引外国投资国家,现在中国马上要成为比较靠前的几个资金输出国,那叫做经济走出去,这个资金输出国我们要得到回报,回报仅靠技术和经济手段还不行,还要有文化手段,这些方面语言服务能够起到积极参与作用。所以我觉得语言服务的发展对中国文化走出去,对企业走出去,更重要的是,中国要争取世界话语权,在这里人家要了解中国的各种观念和想法,仅靠外国人解释一定行不通,只有中国人用西方人、外国人听得懂、听得明白、能够入心入脑的语言介绍给别人。所以,我认为我们已经到了一个重要转折点,那就是我们的语言服务要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和经济走出去发挥更大、更主动的作用。
中国网:
在全球化时代语言服务与贸易如何进行供需对接呢?
黄友义:
供需对接,现在大家都知道有语言服务需求,问题是缺乏平台,比如企业要走出去需要语言服务,谁能提供语言服务大家不是很清楚。前些年主要是国企走出去,国企背后的支撑能力强,或者国企能找到合适的语言服务,但现在很多民企走出去也是需要语言服务支持的,但民企有很多能力不足之处,海外民企走出去、经济走出去有能力不足的问题,其中一个显要的不足就是如何和语言服务结合在一起。
语言服务有这个能力,但不知道客户在哪里。现在我们就要通过语言服务与全球化论坛这一平台为语言服务需求方和提供方搭建平台,中国翻译协会还在研究,这个平台是否每年能搭建一次,我们要采取机制化的行为让使用语言服务和提供语言服务的两个客户端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中国网:
语言服务在全球化商业中具有什么样的经济推动力量?
黄友义:
语言服务本身是产生经济价值的,语言服务得好这个产品就卖出去了,又产生了第二梯队的价值帮助企业打开国际市场。举个例子,美国曾经发明一个女性烫发棒,它有一个名字,然后美国就用这个名字往德国销售,叫mist,mist在英文里是冒蒸汽,头发卷起来,冒了蒸汽不就卷好嘛,但mist在德文里是粪便的意思,到德国就卖不出去,哪个德国妇女希望把一个卷粪便的东西靠近自己头发。所以美国跨国企业经营非常成功的国家还犯这样的错误,况且英语和德语的对接相对比较容易。试想中国出口主要是贴牌,用人家的品牌,下一步就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中国企业、跨国集团,发展到现在需要中国品牌了,中国的任何一个产品从烫发卷到大型科技、机械产品起什么名字,在不同的国家,在法国叫什么,在英国叫什么,在意大利叫什么,在亚洲国家叫什么,这个就是语言服务商能提供的建议。换句话说它不只是一个简单翻译,是在帮你设计市场营销、建立并扩展市场。
中国网:
最后一个问题,在全新的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下,语言服务业作为全球化经济的基础性支撑行业,面临着什么样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呢?
黄友义:
机遇我们谈了很多了,挑战也很巨大,尤其是在中国,语言服务是依赖于计算机软件来发挥作用的,但这个都不是我们最早创造的,电脑软件都是西方人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英语语言,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在技术和电脑翻译上中文如何发挥作用。因为我们需要把大量中文翻出去,这方面的人才储备不够,接受技术创新的时间还不长,另外中国人现在所有的企业都是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又不团结,又没有形成一个团结机制,单打独斗比较多,所以中国面临的挑战一是要技术创新,二是要团结协作。
中国网:
我们今天先聊到这里,非常感谢黄会长,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本文来源: 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7.06.2014 14:47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优化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推进共建粤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委部署干部监督工作
完善干部监督制度机制提高干部监督工作水平
日中国广州政府
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听取并评议市委书记、省直有关单位负责人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
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
中国广州政府
陈建华主持召开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77次主任会议
昨日(12月25日)上午,中国广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