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6年,黄埔文冲“起龙”啦!
大洋网讯 敲锣打鼓、焚香祈福、鸣放鞭炮……5月27日上午8时,位于广州市黄埔区文冲村陆氏大宗祠前的池塘边上,近百名村民正举行一场隆重的起龙船仪式。“起龙”——“唤醒”埋在村边河涌的淤泥里或专门建造龙舟坞埋藏在水里的龙舟,是黄埔龙船文化中重要内容,也是一年龙船活动的开始。这一天,龙船被村民从船坳的水里挖出、洗净,为今年的龙舟活动做准备。
龙船“起龙”:时隔6年盛景再现
“起龙船整个过程,鼓声不能停!”文冲社区党委副书记李少锐在“起龙”现场,带头“唤醒”文冲龙船。撬开木板、放闸、排水……在激昂的鼓声中,几个健壮的文冲村民双腿没在闸口的水流上,随着闸口的木板被撬开,龙船坳的水流涌向流入珠江的河道。船坳边上,围观群众兴致勃勃地望着村民起龙船的过程,小孩子们更是兴奋得手舞足蹈,模仿起大人打鼓的动作。
“已经有6年没扒过龙船了!”李少锐高兴地说,“之前龙船一直藏在龙船坳里,今年终于有机会挖出来扒了。”随着船坳里的水逐渐排出,龙船也渐渐露出了它狭长的身躯,龙船两端慢慢露出水面。由于受珠江涨潮影响,排水较慢,临近最后阶段,村民们跳入水中,奋力用铁盆将船身中的泥水舀出,经大家齐心协力,整条龙船终于在中午时分露出了水面。藏在水中的龙船挖起后,村民们当即冲洗船身内外的污泥、水垢,原枝坤甸红木制作的龙船一扫憔悴容颜。
文冲特色: “扒手”服饰独特传承百年“起龙”当天,现场除了起龙船,文冲村民还用红油漆给自清代就传承下来的龙舟帽——“竹煞帽”上色。文冲龙船至今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扒龙船服饰,在南番顺地区成为绝无仅有能保持传统龙船服饰的村落之一。
“我们村龙舟服饰很有特色,‘扒仔’们的服饰一直保留头戴竹煞帽、身穿褐色纱衣。”李少锐说,站在龙船上面的旗手、艄公、陪神、锣鼓手、锣架位等人员,上身穿长袖白衬衫,外披绿色背心,腰系红色腰带,头戴黄色草帽,服饰美观大方,蕴藏着浓厚的历史底蕴。“为使龙船达到最佳状态,预计在下周三,龙船要上床,将龙船架空,把船坞里的水排干净,以及对龙船进行修补、调整、画花、涂抹猪油等工序。”李少锐表示,农历四月二十九,龙船进水,在本社区活动。而今年农历四月三十这天,文冲社区会将龙头、龙尾、罗伞带到南海神庙,拜祭洪圣王之后,一一安装好,举行龙船“镇水”仪式。同时在龙舟首尾处各扎一棵青禾苗“采青”,寓意五谷丰登。
龙船趁景: 以龙舟会友各乡相互探访“起龙”之后,龙船经过装饰修整和一系列仪式后,便赴各乡“趁景”。在文冲社区的衢野陆公祠,今年的龙舟外出行程安排已写在一张红纸上:五月初一,珠村、黄村、宦溪、塘口、莲溪、珠江;五月初二,文冲本村龙船景;五月初三,往琶洲、棠下、车陂、石溪、下沙、新溪……
“文冲龙舟景定为五月初二,文冲人多龙舟也多,是日最为热闹,专门迎接各水乡游龙的到来,共度端阳。”曾多次代表文冲村参加龙舟活动的陆炳英是文冲西坊人,他介绍说,农历的四月三十到五月初八的9天内,各地都均有龙舟景,尤其初一至初五,各乡村将经过精心打扮的龙舟,配备舵手(头、尾艄公)、桡手、鼓手,划着龙舟,相互探访,以龙舟会友。
“文冲陆姓的龙船已有350多年的历史,至今文冲龙船分文园、东坊、西坊三坊,各自拥有不同数量的龙船、不同花色外表的龙舟。”陆炳英介绍,其中东坊的龙船船身不画任何花色和色调、以涂抹猪油或黑色油漆为主;而西坊龙船船身外以黄色为底、上面画着“八仙神器”—— 铁拐李葫芦、汉钟离宝扇、何仙姑如意、蓝采和萧等,加上水仙、荷花、牡丹、龙眼、荔枝等水果,寓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瑞琪 通讯员 郑嘉俊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