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率先完成小区楼道撤桶 这个小区涌现居民志愿者

11.12.2019  10:00

黄埔花园的智能分类设备。

垃圾分类

街区逐个看

大洋网讯 今年底前,广州要基本完成居住小区楼道撤桶,这是垃圾分类发出的“攻坚令”。日前广州城管通报,黄埔、南沙两区已全部完成楼道撤桶。当丢垃圾不再随意,市民得定时定点投放垃圾,可否潜移默化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为此,记者走访了广州市第一个成功实行全部“撤桶”集中投放垃圾的高楼层城市社区——黄埔花园。作为精准分类样板居住小区的先行者,黄埔花园不仅通过定时定点投放举措,促使垃圾分类正确率大幅上升,而且居民当中涌现出不少垃圾分类志愿者,共同为绿色生活努力奋进。

垃圾桶全面革新:不到时间不通电运行

随着广州垃圾分类工作深入推进,今年11月,黄埔花园正式开展了定时定点垃圾分类投放,投放方式再次更新。小区把原来33个垃圾收集点,缩并成7个定时定点收集点和1个误时投放点,垃圾分类桶减少至45个,进一步推进垃圾准确投放和减量工作。

记者走进黄埔花园,大门不远处的一座崭新的垃圾分类亭格外醒目。绿色的垃圾分类亭与周围郁郁葱葱的绿植融为一体,不仅没有异味,地面和桶身也不见污渍。桶身只标注有“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两个类别,投放特别简单。

街道工作人员解释,因为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数量较少,在小区内设有专门的投放点,居民也习惯了通过“呐吉岛”贩卖可回收垃圾换礼品,因此没必要在这里多设桶。

正值下午,周边没有居民前往投放垃圾。原来小区明文规定,每天的投放时间为7:00-9:00和18:00-21:00,只有在规定时间内,智能垃圾桶才通电运行,否则桶盖是打不开的。

餐厨垃圾破袋:投放量一周翻一番

记者了解到,因垃圾袋和餐厨垃圾的降解速度不同,若塑料袋进入垃圾处理的末端环节,会大大影响相关设备的处置效率和效果。因此,投放餐厨垃圾破袋势在必行。

但餐厨垃圾破袋,难免会在手上沾染污渍,不少居民难免产生抵触情绪。为此,黄埔花园在每个垃圾分类亭附近统一安装洗手台,既方便居民破袋,也让垃圾亭变得更加干净卫生。

数据显示,黄埔花园由原来每天分出4桶餐厨垃圾,一周后变成每天居民投放餐厨垃圾8桶,翻了一番,居民餐厨垃圾分类准确率达到60%以上。如今,黄埔花园每天厨余垃圾量约14桶,达到广州市城市生活餐厨垃圾减量标准(250户产出1桶厨余)。

居民志愿站桶:每早六点半巡查垃圾点引导垃圾投放

黄埔花园的垃圾分类在短时内取得显著成效,社区内由党员、站桶员、监督员等组成的志愿人员功不可没。他们每日在垃圾投放时间在垃圾站点巡逻,劝导居民分类投放和破袋投放,对非投放时间投放的居民进行劝阻和引导。

黄埔花园居民钟女士是一位有16年党龄的老党员,黄埔花园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工作开展以来,她就自愿承担了督导员的工作。这一个月来,钟女士每天早上6:30出门,一边晨跑一边在垃圾分类站点附近巡逻,监督社区内的垃圾分类投放情况。“我就看一下垃圾有没有分好类,垃圾桶里面是否干净,日常就当早起运动咯。”她说。

万事开头难,即便是精准分类的样板小区,也会存在一些居民不配合的情况。钟女士说,刚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时,有些人在非投放时间直接把垃圾丢在桶外,或是不破袋就丢弃餐厨垃圾。

我很理解大家,任何习惯的养成都需要时间。”她说,但是两周过后,情况就得到显著改善,大部分居民都主动细致分类,不需要她上前指导,就能对餐厨垃圾进行破袋处理。

街道工作人员介绍道,如今每月都入户宣传垃圾分类,不落一户地宣讲垃圾分类知识。在这种氛围的带动下,垃圾分类的意识已深入人心,社区居民间也形成了全员参与垃圾分类的氛围。

除了像钟女士这样的志愿督导员之外,不少居民都有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就在这周,几位居民主动到居委会报名参与,为小区的垃圾分类尽自己一份力。这样的良性氛围不仅有利于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社区居民也因此凝结在一起,邻里关系更加和谐。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缪璟、何瑞琪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维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