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2020年GDP要超5000亿 建国际化生态创新城

18.08.2015  13:33
原标题:黄埔2020年GDP要超5000亿元

  广州科技创新基地。

  黄埔区召开第一届党代会第一次会议 明确定位及未来五年奋斗目标:建成国际化生态型创新城区

  昨日上午,中共广州市黄埔区第一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广州市委常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埔区委书记陈志英在会上作了题为《创新驱动 提质升级 勇当广州改革发展排头兵》的工作报告。据了解,到2020年,黄埔地区生产总值要超过5000亿元,努力建成国际化生态型创新城区。

  报告全文13000多字,“创新”成为高频词汇,一共出现78次之多。打造产业发展“双引擎”,打造“一江三带”核心节点,构筑创新枢纽,提升城市整体功能……关于黄埔区在区域优势、功能规划、产业布局、未来发展战略和愿景目标上的论述,在报告中占据大半篇幅,透露出黄埔将在新起点上谋求跨越发展,为百姓创造幸福的决心。

  打造创新经济发展新高地

  聚焦高端制造、“互联网+”

  报告指出,黄埔要改造提升传统引擎,鼓励高端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船舶修造、食品饮料等传统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组织创新和产品创新。打造新引擎,聚焦高端制造、“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平板显示、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商务六大创新型产业集群。

  坚持“双轮驱动”,顺应工业4.0新趋势,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建设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重点发展文化旅游、金融服务、检验检测等高端服务业,加快集聚国内外高端总部资源。

  将临港经济区建成珠江明珠

  黄埔将打造“一江三带”核心节点,促进西区、东区、永和、云埔工业区转型升级,加快长岭居开发建设,建设知识城、临港经济区、科学城、生物岛,培育知识经济产业集聚带。重点推进知识产权、科技创新、产业招商、金融创新、社会治理、社区建设等领域合作。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智慧产业,着力实施地铁、交通路网、安置区、产业配套、公共服务、水利及景观六大基础设施工程,打造未来城市样板区。

  用5年时间完成鱼珠核心区改造,建成保利鱼珠港、华南国际港航服务中心、状元谷跨境电商交易中心等重点项目,把临港经济区建设成为珠江上的一颗明珠。

  到2020年,引进培育创新型企业5000家,年营业收入超过6000亿元,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总部集聚区,把科学城建设成为珠三角创新高地、世界级研发中心。

  到2020年,新引进国际国内生物企业总部及研发中心、大型生物企业和研发机构20个,新培育引进高质量生物技术、生物能源研发和产业化项目200个,着力把生物岛建设成为生物医药、健康医疗产业技术创新与国际交流合作基地。

  建院士专家创新产业园

  创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区,以广州高新区、知识城为核心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鼓励科技型企业自建孵化器,构建以创业投资为核心的第三代孵化载体,完善“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孵化链条。

  到2020年,建成孵化器5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到5000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6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上市企业达到200家。建设清华粤港澳研究院等面向市场的新型研发机构。

  实施人才特区建设工程,建设广州国际人才城、院士专家创新创业园,5年新增中央“千人计划”人才30名,新吸引海外创新创业人才3000名。

  新引进100个总部项目

  黄埔总部企业经济发展飞速。目前,黄埔区云集了以宝洁、安利、日立电梯、三菱电机、西门子变压器为代表的一系列世界知名企业,同时还培育出以金发科技为代表等一系列国内外知名企业。

  据了解,今年全区共有16家企业向市经发局提交材料,申请广州市政府部门认定为区域性或行业性总部。一旦获批,加上此前已经市政府认定的 37 家,黄埔区总部企业数将一举突破 50家。

  总部企业不仅税收效应明显,据统计,黄埔区已认定总部企业和提交申请的企业合计53家,2014年纳税约150亿元;而且还能产生良好的产业乘数效应,目前黄埔区已获得认定的37个总部企业中,1个农业总部,14个制造业总部,其余 22个为服务业总部,初步形成了由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中介服务业和新型服务业组成的完整服务业生态圈。

  根据报告,未来黄埔区将加大引资引技引智力度。实施多元化、专业化、精准化招商,开展面向世界500强、中国企业500强、民营企业500强等大项目招商,大力引进央企总部、研发、销售等高端环节。到2020年,新引进100个总部项目、100个重大项目、100个高层次领军人才项目,使黄埔成为万商云集、名企汇聚的活力之区。

  构建六个新机制 当好改革试验田

  报告指出,黄埔将通过构建区域融合发展、投资贸易便利化、高水平对外开放、集约节约发展、城市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六大新机制,当好改革开放试验田。

  推动投资便利化,探索境外投资备案代替审批制,加快健康医疗、融资租赁、教育培训等服务业领域扩大开放,促进口岸管理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动,全面推广先照后证、多证合一,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

  推动贸易便利化,用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政策,开展入境再利用产业检验检疫园区、进口货物预检验试点,扩大“区港联动”范围,实现“一关通”。

  推动行政监管便利化,建立信任审批绿色清单、监管清单。更多引入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市政配套、公共服务等领域。

  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积极参与广东-东盟服务贸易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中欧合作创新园、岭南创业创新科教园、中欧产业发展中心、中以高技术合作示范区。支持企业拓展海外市场、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带动技术、设备和服务输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跨国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

  采用多种形式盘活集体留用地,确保产业持续发展、居民长期受益。激励西区、永和、黄埔东路沿线工业区等区域的企业转型升级,加快保税区闲置土地清理、功能整合。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开发利用地铁沿线地上、地下空间。建设广清、广梅产业园。

  发挥街镇主体和部门联动作用,构建精细化管理全覆盖的大城管体系。实施珠江黄金岸线产业转型、功能重塑,构建连续的沿江公共开放空间,打造精品江岸,实现滨江地带从传统港口形态向现代都市景观转变。

  加强对危化品等重点行业监管

  在建设法治黄埔方面,该区将建设法治示范街镇,构建覆盖全区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同时,深化司法公开,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公共服务方面,黄埔将探索形成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与基础教育国际化创新发展相结合的教育新模式,整体提升教育质量。探索建立医疗联合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模式,扩建新建一批医疗卫生设施,确保城市居民在15分钟、农村地区居民在30分钟步行范围内得到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提升“劳有所得”价值,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探索大型公办机构医养融合新模式,实现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站点等服务设施覆盖城乡社区。

  在生态文化方面,全面推动南海神庙、黄埔军校、玉岩书院、华峰寺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和利用,高标准建设广州海事博物馆、南海神庙文化旅游产业区,提升黄埔在“海丝起点”世界城市群中的影响力。打造长洲岛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区。提升波罗诞、香雪文化、金雁文化、黄埔之悦等活动品质,大力发展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媒体等文化产业。

  在社会治理方面,推行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组建专职网格员队伍,健全网格化信息系统和黄埔“大数据库”,整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融入网格。探索民主商议等村居自治新模式,把社会治理落实到基层,延伸到社会末梢。

  报告特别提出,黄埔将加强对石油天然气地下管网、危险化学品、船舶修造等重点行业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未来五年黄埔往哪走?

  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

  国际创新资源集聚区

  产城融合发展先行区

  民生和谐幸福领航区

  全面深化改革试验区

  战略定位: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开放合作提升战略、实施发展环境优化战略。

  奋斗目标:

  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00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财税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创新驱动发展实现新突破,发明专利授权数实现倍增,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民生保障水平居全市前列,努力建成国际化生态型创新城区。

  黄埔六大区位优势

  ● 海丝起点的区位优势

  黄埔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在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进程中承担着重要使命。

  ● 经济发展的规模优势

  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750亿元,居全市前列;工业总产值近7000亿元,约占全市40%;税收收入超过650亿元,居全市各区第一。

  ● 集群发展的产业优势

  有1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园区,形成了电子、汽车、化工三大千亿元级产业集群,新材料、食品饮料、金属制造、生物健康四大500亿元级产业集群,集聚了34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135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63家上市企业。

  ● 人才引领的创新优势

  有高新技术企业443家、占全市1/4,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1/2。自主培养的中央“千人计划”创业人才占全市2/3,广东省创新团队12个、市区领军人才119名,吸引3000多名海外留学人员和一批院士专家创新创业。

  ● 先行先试的体制优势

  黄埔既有行政区与经济功能区统筹兼顾、协同发展的体制优势,又有经济功能区政策叠加、功能互补的优势。

  ● 人文生态的环境优势

  黄埔北有青山连绵,南有黄金岸线,全区森林覆盖率43%,有77条河涌、42个公园,城市更新改造潜力大。文化底蕴深厚,有南海神庙、黄埔军校、玉岩书院、华峰寺等文化资源和历史遗产。(何瑞琪、汤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