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揭同心|黄平华:扶贫有“妙招”,留下带不走的脱贫“财富”

14.02.2021  18:34

从揭阳市惠来县葵潭镇向北偏东方向,沿着弯弯曲曲的乡道,开车约20分钟,便可到达溪口。2019年5月,尽管身体抱恙,但黄平华还是主动请缨,从东莞麻涌镇赶赴揭阳溪口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打造7个扶贫车间、建设扶贫综合生活市场、因地制宜增加“造血功能”……对于扶贫工作,黄平华有着自己的“妙招”,在他看来,扶贫干部要将脱贫的理念长久留下,从根源上改变贫困户的观念,才能使贫困户脱贫不返贫。

通过一系列帮扶措施,全村111户376名贫困户全部达到脱贫标准,贫困户和贫困村正式退出了贫困序列。

麻涌镇驻惠来县葵潭镇溪口村第一书记黄平华

精准扶贫让群众脸上洋溢笑容

去年11月,溪口村村民戴清光住上了25平方米的新房。

驻村工作队进村后,时常来家里帮扶慰问,去年底还帮我家重建了新房子。”幸福洋溢在戴清光质朴的笑容上,他说,新房子不但结实,住着还舒服。

戴清光今年68岁,属于无劳动能力五保贫困户,无妻无子女,生活十分困难,多年来一直借住在亲戚家,住的房子还是多年前的泥砖房,墙壁已发黑,经常掉灰。

戴清光一直想拥有一间自己的房子,安享晚年。奈何年老体衰,无劳动能力。”黄平华告诉记者,2020年初,他入户走访时,了解到戴清光的情况,让他感触很深,决定一定要帮助他住上新房子。

说干就干,黄平华与驻村工作队借着“无房户也能享受相应建房补助政策”的东风,筹集了38000元帮助戴清光重建了一间约25平方米的红砖瓦房。2020年11月,戴清光真正拥有了一间自己的新房。

像戴清光这样开启幸福生活新篇章的贫困村民,在溪口村比比皆是。

1月14日上午,在溪口村一个扶贫车间内,机杼声不绝于耳,戴明月正在工作台前紧张忙碌地作业,儿女在旁边玩耍。

戴明月一家是溪口村的贫困户,从前依靠家里几亩地种植荔枝,一年的收入不够糊口。自从她在扶贫车间打工后,年收入在3.6万元左右,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我在车间从事衣服缝纫工作,每月能赚3000多元。”戴明月笑着说,扶贫车间让她的生活得到了保障,也有了尊严和体面。

像这样的扶贫车间,在溪口村共有7间。贫困户的生活通过“小小车间”得到“大大改变”。

截至目前,驻村工作队累计投入40万元到溪口村服装加工村民车间,村集体每年收益达3.2万元,同时带动12名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

在我看来,贫困户在车间赚到多少钱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她们能一直有活干了,也能照顾小孩和父母。”黄平华跟记者说。

扶贫车间不但带动贫困户就业,还为村集体带来收益

造血”扶贫有“妙招

2019年5月,由于新时期精准扶贫的需要,尽管当时黄平华身体抱恙,但他依然主动请缨带队,肩负麻涌镇扶贫工作队总领队的职责,还主动要求到扶贫任务最重、最偏远的溪口村任第一书记。

经过黄平华以及驻村工作队的帮扶,溪口村111户376名贫困户全部达到脱贫标准,贫困户和贫困村正式退出了贫困序列。

溪口村作为葵潭镇贫困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离镇区最远、基础最差、难度最大的省定相对贫困村。如何高质量完成溪口村的脱贫攻坚工作,确保村民不返贫,黄平华有着自己的一套“妙招”。“我们扶贫干部要将脱贫的理念长久留下,从根子里、骨子里改变贫困户的观念。

1月14日下午,溪口村扶贫综合生活市场正紧锣密鼓建设中。该扶贫综合生活市场是麻涌镇对口帮扶溪口村倾力打造的扶贫产业项目。

项目计划投入391万元,建成后,6000人的溪口村即将迎来一个规范、整洁的农贸市场。

扶贫的精准在于贫困村、贫困户可以‘造血’而不是靠‘输血’脱贫。但‘造血’也需要因地制宜。”黄平华介绍,溪口村人多地少,多丘陵,不宜发展农业“造血”项目。

因此,符合实际、因地制宜打造综合生活市场,便是黄平华的“妙招”。综合市场投入使用后,村民能够在该综合市场摆摊卖菜,在服务富余劳动力创业、就业的同时,还可以提升村容村貌,并为农副产品交易提供安全方便的场所,可谓一举多得。项目一年还能增加10万元的村集体收入。

村里有了这些‘造血’功能,溪口村外出务工人员即使回农村也能生活好,这是我们的目标。”谈及未来,黄平华信心满满。

文字:刘维佳

摄影:程永强 视频:程永强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