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江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民兜里有钱 村庄焕发新颜

12.07.2020  11:31

经过了几年的扶贫工作,扶贫对口韶关市曲江区10个贫困以及云南省彝良县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的村容村貌改变许多,连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也与之前完全不一样了,村民的幸福感明显增强。”连日来,黄江代表团分别前往云南省彝良县和韶关市曲江区等地考察扶贫项目。

农民兜里有钱,村庄焕发新颜。目前,黄江镇帮扶韶关市曲江区10条贫困村的集体年收入由2015年平均2万元,增长至2019年平均13万元,增长率达到550%,实现了稳定增收,并均已于2019年底达到相对贫困村退出标准;昭通市彝良县有建档立卡贫困对象58581户255351人,截至2019年底,已脱贫54421户246771人。

黄江镇主要负责人表示,黄江镇委镇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该镇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扎实开展帮扶工作,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村一品”引导村民创业脱贫

每天早上,韶关市曲江区樟市镇光辉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吴东海第一件事就是来回于村里的贫困户家里,深入细致了解贫困户的情况。

我希望用脚步去丈量世界,用真心去换取信任。”吴东海说,该村的卢卫牛在他带动下,利用小额免息信用贷款,撬动发展家禽养殖业,通过规模化养鸡,2019年实现家庭可支配收入76562元,大幅增加5倍。“这是一名勤劳致富的典型,已推荐其入党,目前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吴东海笑着说。

黄江镇实行“一村一品”,引导创业脱贫。结合曲江区产业、就业“以奖代补”实施方案,鼓励有劳动力的贫困户积极参加产业种养项目和外出务工就业,组织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到周边地区或珠三角地区就业125人。

卢卫牛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樟市镇在2017年至2020年四年投入扶贫专项资金约215万元为130户有意愿发展养殖产业的贫困户发放鸡苗近4.5万只及一批饲料。贫困户与合作社签订供销合同,由合作社专业技术人员为贫困户开展养鸡技术培训,并按合同进行保价回收,解决贫困户稳定增收问题。

此外,在罗坑镇新洞村,番薯种植是当地特色产业,驻村工作队除了开展技术帮扶,打造“薯干产业链”,调动村民创收积极性之外还为村民购买新型番薯干烘干机,降低生产成本,控制产品品质。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

白土镇由坪村大力发展腐竹手工制作特色产业,现已初具规模,共有各类腐竹手工作坊30家,约占全村总户数的7%。据统计,30家作坊在销售旺季生产腐竹的月产量达2800多斤,年产值约80万元。

惠民设施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


目前,光辉村20户以上的自然村有曹屋、黄茨岭、上华、下华、贺屋5个村小组已经完成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其中包括雨污分离、道路硬底化、文体设施、农房整治。“广大村民积极响应号召,利用空余时间,主动投身于绿化美化、房屋外立面整治等新农村建设,形成共治、共建、共享的格局。”吴东海说。

接下来,光辉村正在规划上华、下华、曹屋三村连片美化提升工程,引进致力于发展乡村旅游的企业,重新包装下华村,作为主题旅游景点,附带休闲民宿。

黄江扶贫办主任叶旭新介绍,黄江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惠民设施,有效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农田水利方面,10条贫困村共投入130万元建设“三面光”水渠等项目,改善农田灌溉需求,确实提高农业产品产量质量;道路交通方面,投入60万元为7条村完成村高标准主干道、乡道硬底化、修建机耕路、路面升级改造等项目;安全饮水方面,结合当地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投入约60万元建设六个安全饮水项目,使安全饮水率达100%;亮灯工程方面,投入近200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500盏;文化设施方面,投入约200万元新建和修缮了公共服务站、文化活动室、老人活动中心、村民活动广场等共12个文化设施,为村民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

动员企业向孩子们捐赠御寒衣物


昭通市彝良县地处滇川黔三省八县结合部的乌蒙山区,辖15个乡镇、139个村(居)委会、2971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62.79万人。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对象58581户255351人,贫困人口总量排昭通市第二、云南省第三。

彝良县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黎伟通介绍,2017年11月的一天,他到高山上的一所小学调研。“11月这里已经寒冷起来了,但看到有些孩子穿的衣服很单薄,我心里不是滋味。”想起了当时的情形,黎伟通眼眶已经湿润了。

为了让孩子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他把调研的情况马上向镇里汇报,镇里积极配合协调动员相关企业向彝良县捐赠御寒衣物1000余件。“当我把衣物发到孩子的手里,看到他们天真烂漫的笑容,之前的辛苦疲劳瞬间被融化掉了。

当好联络员,收集、整理、上报材料,积极配合当地对资金分配、使用,对协作的项目实行及时跟踪、督导,迎接各级检查等工作。”三年多来,黎伟通作为两地桥梁,积极协调黄江——彝良两地相关部门。

“互联网+”助农产品扩宽销路

深度贫困地区发展基础非常薄弱,支柱产业、主导产业较少,产业扶贫之路应该怎么走?黎伟通认为,依托“互联网+”帮助贫困地区拓宽农产品、副产品销售渠道,打响产品名堂,展示地方特色,用产品和投资潜力吸引、动员社会力量,是一条稳健的路子。

通过筹集资金帮助钟鸣镇麻窝村修建肉牛养殖场、牛街镇水田村建设种植大棚,协助彝良县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促进彝良农业产业加快发展。协助彝良县投入市级财政帮扶资金2196万元建成发界安置区扶贫车间,现正积极招商引资,待企业进驻后将有效解决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此外,黄江积极开展消费扶贫,引导支持东莞市合福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黄江供销社积极参与该镇消费扶贫工作,在合福稻公司设立线下黄江镇消费扶贫专柜,在供销社在“供联e家”电子商务平台开设线上“黄江消费扶贫馆”。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工会、商会、民营企业等与合福稻公司进行线下对接,由合福稻公司提供专业配送服务并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帮助销售对口帮扶地区扶贫产品。累计采购云南昭通消费扶贫农产品近200万元。

当前,双方扶贫协作任务没有全部完成,要在巩固以往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再踩一脚油门,让双方扶贫协作跑出更快的加速度。”黄江镇主要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秉持“彝良所需、黄江所能”的精准帮扶原则,进一步深化“1+N”对接协作,加大财政支援力度,突出对深度贫困地区倾斜,以“万企帮万村”为纽带,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不断推进黄江彝良融合发展。

全媒体记者  甘劼伟

黄江供图

全媒体编辑 贾庆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