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江“兵妈妈”黄莲开:17年捐200多万元拥军

22.09.2014  11:10

  2013年9月,“兵妈妈”黄莲开被评为东莞市第四届道德模范。 (杨泽彬 摄)

   编者按

  为加强国防教育普及宣传和舆论引导,激发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热情,今年,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在全国组织开展“情系国防好家庭”宣传活动。近日,广东东莞、深圳两个家庭入选“情系国防好家庭”候选家庭。本报记者带你走进黄江镇“兵妈妈”黄莲开一家,了解这家人17年来的拥军情谊。

  17年来,黄江的黄莲开每年都为驻地部队新入伍的士兵煲汤、洗脚、熬药治风湿。战士们亲切地称她为“兵妈妈”,部队视她为“编外指导员”。当她因肝部问题住院后,一位士兵赶到医院对她说:“黄阿姨,我的身体很健康,可以把我的肝分给你。”……她生活节俭,连一件上百元的衣服都舍不得穿,却向部队和有困难的士兵捐款捐物总计超过200万元。

   守着“兵儿子”成一种习惯

  黄莲开是东莞黄江最传奇的“兵妈妈”。她出生于农民家庭,童年命运多舛: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先后夭亡,父亲抛下了她和母亲,远走他乡。6岁她就上山打柴赚钱,10岁就下田干活记工分。

  部队官兵知道她家的情况后,便经常帮助她。平时家里忙,母亲就把她送到军营,由部队家属轮流照看她。每当黄莲开的母亲上山打柴割草时,官兵们都要帮上一把,还常常帮她把柴草送回家。粮食紧缺时,部队就接济她家。

  “当年我们困难时,是党和部队帮了我们;如今我们富裕起来,要懂得报恩。”黄莲开常对家人说,她心怀感恩,时刻惦记着部队的好。

  1997年,“兵妈妈”黄莲开开始走近部队。她的家离宝山部队只有2公里远。17年来,无论刮风下雨,黄妈妈几乎每天都要到营区走几圈,与官兵们聊聊家常,留心官兵们缺些什么、需要些什么。

  当她得知南方部队士兵容易患风湿,就在家泡了好多缸药酒,常年免费供应给部队;当她了解到官兵邮寄包裹、取钱汇款、购买生活用品很不方便时,就在各营连贴出“告示”,将这些活一股脑揽下来。

  她为官兵们求医问药从不收钱,大家每次都得硬塞给她。最后她就定下了一个“一元钱”的规矩。每个人,无论钱数多少,每次就只收一元钱,“一元钱药箱”从此被传为佳话。

  送女儿参军,成为军属之家

  黄莲开有两儿一女。她一直想让孩子到部队锻炼。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后,因种种原因与部队擦肩而过,这也成为黄莲开心中的遗憾。

  有人问她,对女儿的将来怎么打算,黄莲开说:“等她大学毕业,只要年龄不超,一定送到部队去。”她的女儿黄嘉敏,身材高挑,品学兼优,是一个非常秀气的女孩。2012年夏天,黄嘉敏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广东海洋大学食品质量安全专业。

  从小,受母亲影响,黄嘉敏对部队也有特别的认识。2012年10月初,征兵工作开始后,平时不大爱讲话的黄嘉敏做出一个决定:报名参军。

  女儿的懂事,让黄莲开感慨不已。“与部队接触多年,我知道部队训练的艰苦,但女儿提出报名参军,我还是非常欣慰的。”黄莲开说,拥军之家又成为军属之家,这也圆了全家人的梦。

  如今,黄嘉敏经过两年的军营历练,已成功考入西安通信指挥学院。女儿情系国防事业,这让黄莲开一家人格外欣慰。

   患病住院,“兵儿子”们送祝福

  部队官兵及其家属一生病,黄莲开总是特别上心,而对自己的病却不怎么留意。

  2007年11月上旬,她又一次住院,并被确诊为早期肺癌。备受病痛折磨的她怕官兵们为她担心,一再叮嘱家人“封锁消息”,并交代家里保姆,“部队官兵问得急了,你就说我们全家出国旅游去了”。

  时间一长,官兵们起了疑心,派出侦察兵“侦察”,最后却带回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黄妈妈”住院了。

  官兵知道后,都争抢着要去广州探望“黄妈妈”。官兵们自发到医院看望,全国10多个省市的转业退伍官兵给她寄来慰问信和特效药,上千名“兵儿子”为她叠纸鹤祈福,鼓励她与病魔作斗争。

  几个月后,“兵妈妈”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

  今年2月,因为太劳累,黄莲开再次住院,这次是因为肝部出了问题。官兵知道后,纷纷赶到医院探望黄莲开。医生护士都以为她是某部队首长的家属,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她就是传说中的“兵妈妈”。

  那时,士兵小王赶到医院,他对黄莲开说:“黄阿姨,我的身体很健康,可以把我的肝分给你……”士兵小李说:“我的血是O型血,我可以为你输血。”几乎每一位官兵都想为“黄阿姨”做点事,但都被黄莲开婉拒。

  2013年2月28日,黄莲开在广州一家医院做了肝部切除手术。在宝山部队官兵们的祝福声中,黄莲开的身体逐渐康复,并再次出现在宝山部队的兵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