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淑仪:机器换人和大数据是“东莞智造”的两条腿

26.10.2015  11:31

东莞时间网讯 “机器换人和大数据,一个提高了制造工业的质量和效率,一个挖掘了资源再利用的水平,可以说是‘东莞制造’走向‘东莞智造’的两条腿。”10月23日下午,在第十二期莞商学院企业发展论坛上,来自哈佛大学的教授黄淑仪博士,与东莞200多位民营企业老板分享“德国工业4.0”与“美国工业互联网”的精髓。

“德国工业4.0”与“美国工业互联网”正在引领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传统的生产方式必将被具有个性化、智能化的生产模式所取代。黄淑仪博士认为,东莞企业和企业家要把握新一轮工业革命的脉动,必须认清自身定位和扮演角色,结合“中国制造2025”推动自身变革,抓住机遇,实现有方向、有方法、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的转型升级,

机器换人提高了质量和效率

黄淑仪认为,作为制造业名城,东莞的制造业升级迫在眉睫。从“制造”到“智造”,并非只有规模以上的大企业才能打“翻身仗”,广大中小微企业也有非常宽广的路途可以走。

目前东莞正在下大功夫推进的“机器换人”,被黄淑仪视为东莞迈向“智造”之路的重要抓手。黄淑仪说,“智造的问题是包括很多部分,智造不仅仅包括软件和机器人。在很多时候,不少企业和企业家有一些误解,以为很大的企业才能用机器人,小企业就不合适用机器人。”

其实,在黄淑仪看来,“机器换人”的“机器”不一定只是一个机器人,还包括利用机械的技法。“机器”换人中的“换人”也不是简单地用机器替代人,而是要用“机器”的效率代替人操作重复的工作,把工人解放出来,提升产品的质量、提高生产的效率。同时,在“机器换人”中还要提高产业工人的技术水平,以便更好地操作机器,当“机器”的高效与产业工人的“娴熟”真正融合时,企业自然就上了一个台阶。

结合“德国工业4.0”,黄淑仪认为东莞目前推进的“机器换人”举措是非常明确的,“针对企业“机器换人”给予适当的扶持,不仅可以激励企业借助利好环境,加快智能改造;也是东莞迈向“智造”的重要路径。”

大数据提升了资源利用水平

黄淑仪认为,东莞制造企业还可以在“大数据”上下点力气。

作为哈佛大学商肯尼迪政府学院院士、英国阿伯拉丁大学国际战略博士,黄淑仪曾担任IBM、GE、西门子、ABB、奔驰、谷歌、微软、世界 银行 、苏黎世 金融 集团、汇丰银行等公司高级战略顾问,拥有超过40年的企业咨询实践经验,对数据研究颇有心得。

黄淑仪表示,企业使用大数据是一个趋势,我们中国的大数据产业发展刚起步,但相对于国际来说,已经显得有点落后了。我们企业使用大数据技术将获得业务优势,这是一个发展趋势。但是,很多企业老板以为运用大数据是大企业的事,其实中小微企业同样可以通过大数据提升资源的利用水平。

目前,除了我们所熟知的航天、医院、学校、公安、交通、影视业等行业在使用大数据,现在各行业都在使用大数据。黄淑仪说,其实我们很多行业各自都存贮着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想扔又不行,不扔又不知道怎么利用,结果大多都仍是废了,变成了垃圾数据。

因此,黄淑仪建议东莞的企业家,可以思考一下如何轻松又合理地存贮这些数据?怎么样有效利用这些大数据资源?怎么样让大数据为我们业务发展带来价值?当然,她还建议东莞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大数据工程,为企业构建大数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