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之子引历史佳话论民主

11.03.2015  13:34

中新社北京3月11日电 (记者 南若然)“70年前,我的父亲黄炎培曾在延安与毛泽东对话民主”,10日下午,在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小组讨论中,全国政协委员黄方毅难掩激动之情。

他动情地、大声地再次念出发生在1945年7月4日深夜在延安窑洞的那段对话:

——黄炎培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

——毛泽东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二人谈完之后,毛泽东连夜开会,专门讨论‘周期率’,这段对话也成为一段经典。”黄方毅说。

时间回到70年后,谈及当下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黄方毅认为,“这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新话题,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今天的协商民主是对毛泽东提出的‘民主’的具体落实。

从这个角度理解今天的民主,黄方毅表示,“面对完全不同的崭新环境,今天的协商民主更应强调基层民主。不跟基层对话,仅坐而论道是不行的。

黄方毅认为,“协商民主最需要真诚,只有真诚的协商才能解决问题。

他用两段历史佳话,诠释协商中的“真诚”。

南社发起人柳亚子曾写诗对新中国发牢骚,毛泽东看读后,与之应和、谆谆劝导,‘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周恩来亲自上门设宴,做柳亚子的思想工作。

第二段历史佳话,黄方毅回忆道,在毛泽东、周恩来的多次真诚邀请下,黄炎培打破“不为官吏”的立身准则。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家黄炎培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及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领导人等。

由史论今,黄方毅认为,“协商就是一种建立真诚的过程,如果没有这种真诚,今天我们也感动不了各方面的群众,”他的话赢得了现在委员的热烈掌声。(完)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