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旅游热还需冷思考

29.09.2014  12:29

  [首席评论]

  徐剑锋

  国庆黄金周将至,不少市民已开始安排出游计划。如何才能过个快乐而舒心的黄金周?在旅游热仍势不可挡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更多的“冷思考”。

  从往年的情况看,很多人对黄金周的最深印象,不是如画的美景,而是出行的拥堵。从高速变“龟速”、景点“人山人海”甚至“攻陷”售票处中,足以窥斑见豹。不必讳言,统一放假承载着人们太多的休闲需求,但由于文明出行欠缺、公共管理欠妥、制度保障欠佳,扎堆效应带来旅游休闲的质量下降,假期旅行变成痛苦体验,则是必然的。

  黄金周如何成为舒心放松的“休闲周”,既考量着城市管理水平,也考验着人们出行智慧。对黄金周出行痼疾以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大家先得分门别类、追本溯源,到底哪些是因为长假制度引起的,哪些是公共服务“短板”导致的,哪些又是游客不文明出行造成的。只有厘清脉络、对症下药,才能释放黄金周的正效应。比如,对热门景点和路线可通过微博微信实时发布舒适度提示,根据负荷情况实行限客措施,避免游客盲目前往;再如,完善和丰富旅游产品,不能总由传统的老景点唱独角戏。提升吃住行游的满意率,职能部门和景区必须把游客的需求作为自我提升的追求,变客随主“变”为主随客“变”,以最大的诚意、最优的服务来方便不同群体的游客,满足不同游客的多元化需求。

  当然,黄金周的问题不能全怪“长假”,根源在于十几亿人同时放假、同时选择出游。换句话讲,现行的假日制度安排,还不能使旅游市场的需求和供给达到平衡。国务院也发布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打造“中国式休假”升级版迫在眉睫。一方面,在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的基础上,应赋予人们更多的休假自主权,加快实现错峰旅游、错时出行;另一方面,要完善国民休闲旅游体系建设,促进旅游经济转型,并把旅游文明行为公约贯穿始终。

  一言以蔽之,只有当政府能真正以制度保证人们有足够的机会和时间休闲、旅游市场百花齐放有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可供选择、人们回归旅游理性之时,这个黄金周才会有“金”可淘、不再是“花钱买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