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抗战英雄黎洪:护送名人撤离 伏击伪军杀马吃肉

25.06.2015  16:10

■年轻时的黎洪

■今年91岁的抗日老英雄黎洪

东莞时间网讯 “我今年91岁了,你们有什么想问的?”老兵黎洪一开口,就透着时间和阅历带来的淡然之气。

作为一名老香港人,黎洪在少年时就经历了城市沦陷的惊恐。1942年,18岁的黎洪参军抗日,背负着家破人亡的噩梦,参与到抗日救亡的历史洪流中。

其后,他随部队北上广东,游走在东江两岸,最常面对的敌人不再是日军,而是同样讲中国话的伪军“二鬼子”。漫长的时间抚平了战争的创伤后,黎洪的回忆里终于出现了“马肉不好吃”、“群众会杀猪犒劳我们”等苦中作乐的场景。

香港沦陷:家人离散就此参军卫国

1941年12月,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香港沦陷。住在香港九龙的黎洪一家人真正体验到了国破家亡的悲戚。“香港沦陷了,兵荒马乱,我的妹妹被卖给了西贡的一家人。从那一刻起,一家人就没有团聚过了。”

1942年2月3日,港九大队正式成立,统一领导港九地区武装斗争。这支队伍后来发展到五六百人,包括港九地区的工人、农民和热血知识青年,下属6个中队。有长枪队、短枪队、海上武装队、城区地下武装队和情报系统等。

港九独立大队成立以后,得到民众的广泛支持,特别是新界的原居民,他们不但积极援助游击队,许多人还加入部队,投身到抗日救国保卫家乡的战争中。

这年刚满18岁的黎洪就是其中一员。他报名参加了港九大队西贡中队。“我参军后,父亲去世,母亲流浪,解放后才找回来,弟弟则被日军抓去了新疆,真的是家破人亡。”回忆起当年的不幸,黎洪仍然难免黯然神伤。

说起港九大队曾经的贡献,黎洪很自豪,“护送文化界知名人士撤退就是港九大队的功劳,例如田汉、茅盾等人,都是港九大队负责护送的。”

事实上,港九大队救出的人员名单远远超过黎洪提及的。香港沦陷时,有一大批中国文化界知名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以及国际友人滞留港岛,处境十分危险。港九大队克服重重困难,执行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命令,先后从香港营救出何香凝、柳亚子、茅盾、邹韬奋等800多人,在国内外影响很大,对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北上广东:东江边打伪军杀马吃肉

随着战事推进,1943年,黎洪跟着部队往广东转移。“那一年天旱,群众的生活很苦,都是吃地瓜。我们刚刚到深圳盐田时,也要去打鱼或者买鱼煮来吃,再吃一点稀饭。”黎洪记得,那时自己吃不饱饭,营养不良,患上了夜盲症,“晚上走路都看不见”。

“那时候日军一般固守在据点,例如东莞的虎门、莞城等地,在外面闹得比较凶的都是伪军。”黎洪说,那时部队在宝安时,经常去抢伪军的枪,“二鬼子战斗力比较弱,不能打,抢他们的枪比较容易,我们晚上打,白天就转移。”

黎洪所在的部队是东江纵队第三支队第二中队,平时负责保护司令部。有一次在东江边护送司令部过博罗的时候,意外遇上了伪军。“我们在江边走着,突然看到有一队骑兵过来了,以为被他们发现了。”司令部下令先做观察,如果敌人确实是前来攻击,就迎战。“司令部带着很多设备,有电台,有技术人员,一般是不会参与战斗的。”

眼看着伪军骑兵越来越近,司令部下令准备战斗,打个伏击战。“当时骑兵分别在两条路上,朝我们过来的这边有6个,就中了我们的伏击。”

伏击成功,当场击毙了两人两马,“还有四个人就跑进了山洞,我们追到洞口,他们不出来,还向外放枪,我们的武器不好没法进攻,把手榴弹丢了进去,把那4个人都炸死了。”

忆及当年胜利,黎洪很兴奋,还特意讲述了战斗结束后的一个小故事。“我们不是打死了两匹马吗,当时生活不好难得吃肉,就去把马肉割下来吃,结果马肉一点都不好吃,很硬。”黎洪感慨道:“可能是我们不知道应该怎么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