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42家企业入节能考核“黑榜”

12.08.2014  10:05

  制图/杨智宏

   东莞时间网讯 近日,市经信局通报了全市重点用能单位2013年度节能考核结果。通报称,全市实际考核的853家企业中,95%的企业顺利通过考核,超额完成总节能量、技改节能量等多个指标。但同时,有42家企业考核不达标,其中以电子电器和纸品企业居多,这些企业将受到公开通报、取消相关扶持等多项惩罚,可谓既丢面子又丢“里子”。

   42家未通过考核

  通报称,2013年节能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有42家,占实际考核总数的5%,占比较2012年下降约两个百分点。“2012年未完成等级的有62家,占比7%,较2011年也大幅度下降约5个百分点。”市经信局节能科相关负责人称,未完成考核的企业数量和占比都在逐年下降。

  记者梳理这42家企业名单发现,从镇街分布上看,道滘数量最多,达7家,凤岗和常平紧随其后,均有4家。而从行业分布来看,以电子电器和纸品企业最多,分别为8家和5家。此外,包装、塑胶、纺织等企业均有3家。

  “电子电器企业本身基数比较大,而像纸业、包装、塑胶、纺织等都是传统的能耗大户,其注塑机、水泵等电机系统节能改造才刚刚开始,因此这些企业历来都相对多一些。”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解释。

  通告称,我市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工作仍有诸多不足。其一就是部分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不够理想;二是节能管理工作有待加强,特别是能耗在线监测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情况不理想;三是重点用能单位电机能效提升工作力度仍需加大。

   红黑榜各有奖惩

  根据《东莞市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进入上述考核“红黑榜”的企业将各有奖惩。“超额完成”的重点用能单位,将优先纳入市节能奖励范围;对在节能管理、节能技改研究和推广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提请市政府进行表彰奖励。

  而对“未完成”的企业,将在市级媒体上进行通告,同时对其实行节能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具体包括:不得给予年度评奖、授予荣誉称号,不得申报国家、省和市的相关扶持资金,不享受相关扶优措施;对其新建高耗能投资项目和新增工业用地暂停核准和审批等;予以通报,单位负责人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同时通报给相关人大、政协;对其新建高耗能投资项目和新增工业用地暂停核准和审批;不得享受保用电等相关扶优措施,暂停受理生产经营用电增容申请,并加大用电错峰力度等。

  “这对企业的倒逼力度还是很大的,特别对大企业来说。上了黑榜,企业和企业主形象、声誉等方面受到一定影响,丢了面子;二是没了相关资金的申报,保用电、错峰用电等扶持,丢了里子。”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