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黑臭水体绝迹 广州“3-4-5”治水路线发威
广州纳入国家监管的147条黑臭水体已基本消除黑臭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启兵
通讯员 赵雪峰
图/采访对象供图
进入2020年以来,广州治水工作频传捷报。2月份,广州白云区被列入水利部河长制湖长制全国10个先进县(区);广州纳入国家监管的147条黑臭水体,已基本消除黑臭状态。
广州市水务局副局长李明表示,广州黑臭水体治理“首战告捷”,归功于一直以来实施的“‘3-4-5’治水路线”,当前将巩固黑臭水体的治理成效,让河涌“长制久清”。
治理后的白云区石井河引来大量白鹭治水成果:“3-4-5”治水路线清晰有效
目前,广州纳入国家监管的147条黑臭水体已基本消除黑臭,鸦岗等9个国家考核断面稳定消除劣Ⅴ类水,流溪河流域劣Ⅴ类一级支流数量由46条减至16条。
2019年广州市统计局民调结果显示,“建设美丽宜居花城”各项工作中,成效最为显著的是“黑臭河涌治理”。车陂涌、双岗涌、景泰涌、土华涌、晓港湖整治,入选了全国治水典型案例;东山湖、海珠湖、珠江、蕉门河等一段段靓丽的碧道,呈现出“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场景。
这一系列成功的治水实践,得益于“3-4-5”治水路线。“3”即执行“源头减污,源头截污、源头雨污分流”的“3项原则”,“4”即推进“洗楼、洗井、洗管、洗河”的“4洗清源行动”,“5”即坚持“控源、截污、清淤、补水、管理”的“5条技术路线”。
广州白云区石井河实景图李明认为,广州形成的“3-4-5”治水路线清晰有效,抓住了治水工作的三项重点。
其一是治理方向。“问题在水体,根源在岸上”的治理方向,从源头实现了入河污染物的减排。市河长办平台建立起污染源交督办治理机制,联合工信、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等部门一道,整治“散乱污”场所,控制污染源头。2019年,广州清理整顿“散乱污”场所3.9万个,拆除涉河违建370万平方米,整治提升“村级工业园”7.3平方公里,整治畜禽养殖场户2856个。
其二是治理重点。完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是治理黑臭水体的关键。2016年以来,广州新(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25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71万吨/日,至2020年底还将新增污水处理厂5座,全市污水处理规模达到770万吨/日,还新建污水管网10067公里,是“十二五”期间建设总和的7.6倍。此外,还重点加强城中村、农村的污水治理。
其三是治理机制。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担任市第一总河长、市总河长;再以流域为大作战单元,创新设置9大流域市级河长,以全市19660个标准基础网格为小作战单元,配齐网格员、网格长,形成严密的治水网络体系。广州市城市排水公司的建立,将公共排水设施交由专业化队伍实施统一管理养护;同时,“智慧水务”系统通过互联网手段增强响应能力,“互联网+河长制”全面落地开花。
当前重点:全力巩固提升整治成效
李明表示,黑臭水体治理“首战告捷”,当前黑臭河涌治理的重点,已经由“努力消除黑臭”,转变为“全力巩固提升整治成效”。
目前,广州黑臭河涌主涌已基本完成治理,但部分黑臭河涌的支涌及边沟边渠的治理进度仍较为滞后,水质污染情况较严重,因此造成在雨季主涌水质难以保持。支涌和边沟边渠将是当前治理重点,尤其是要抓好合流渠箱(既盖板河)的治理。今年,广州将率先完成一批对中心城区黑臭河涌水质影响较大合流渠箱的清污分流工程。
同时,还将加快涉河违建拆除、村级工业园区整治、“散乱污”场所清退关停等工作;全面整治农业污染,严防畜禽禁养区畜禽养殖“死灰复燃”,做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确保农药化肥年使用量逐年递减。
白云区江高截洪渠连同其支流筷子河经过整治,焕然一新2020年,广州将新建5座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96万吨/日,新增1000公里以上污水管网,完成第三批44个城中村截污纳管工程。根据《广州市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广州将统筹推进“厂、网、河”一体化管理,确保污水管网运行水位正常;进一步对问题排水口进行整治,确保无污水直排河涌。力争到2020年底,全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6%,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进水生化需氧量平均浓度达到110毫克/升。
避免反复:黑臭河涌实行动态评估
广大市民比较担心的一点就是,河涌水质状况可能存在反复。对此,李明透露,广州要建立并落实黑臭河涌的动态评估机制,加快实现黑臭水体“长制久清”。
对已整治达标的黑臭河涌水质不够稳定的问题,广州建立了动态评估机制。对黑臭河涌开展全覆盖式巡查,发现影响河涌水质稳定的问题,形成清单进行重点督办,相关区必须倒排工期、加紧整治。
广州还将定期评估各区整改落实进展,对评估发现整改进展滞后、水质仍不稳定的河涌进行通报,全面推进以评促稳,督促各区巩固治理成效。
编辑: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