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人生终点的一群“80后” 默默坚守殡葬一线

06.04.2015  04:12

  据《劳动报》报道,有这样一群“80后”,他们守护在人生的终点站上。

  他们衣着整洁,目光沉稳,言谈间有着超出同龄人的成熟与淡然。他们是正值青春、充满热情的“80后”,默默地坚守着不为多数人所熟悉的岗位,即使每天的工作是面对生离死别,却始终怀揣着对生命的尊重,更加珍惜眼前,热爱生命。

  目前,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共有礼厅司仪72人、遗体接运工158人、962840接线员12人……他们中“80后”的比例占到八成,平均学历在大专以上。

  清明节前夕,笔者来到殡葬行业第一线,聆听这些年轻员工们守护人生终点的故事。

   礼厅司仪:送好最后一程

  身高1.85米的吴斌身穿一套藏青色中山装,架着一副黑框眼镜,谈吐间流露出不一样的沉稳与内敛。今年28岁的他毕业于上海建桥学院旅游管理系,目前是上海龙华殡仪馆专职司仪,自2008年上岗至今已近六个年头。

  吴斌刚毕业时从事的其实是酒店礼宾工作,“虽然都是和人打交道,但由于服务对象身份主体的变化,工作性质也有了很大改变。

  来到新岗位,不适应是正常的。“刚开始时,我看到家属哭得那么伤心,心里也会感到非常难过。但是我作为司仪,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很兴奋,也不可以太悲伤,家属若是失控,我不能跟着乱。我是负责稳定场面、做情绪疏导的人,所以我要时刻控制住自己的感情,保持思路的清晰,冷静、完整甚至完美地将整场活动主持下来。”现在,虽然每天都要目睹伤心的家属以及悲痛的离别,吴斌已经学会将悲伤的情绪埋在心底,不轻易表露出来。“这不仅是对家属负责,也是对逝者尊重。

  从业近6年,吴斌看到了殡葬行业不断的改革变化。以追悼会的背景音乐为例,以前大多用几首固定、传统的哀乐,现在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个性化服务,甚至还能放逝者生前喜欢的音乐。如果家属提前几天预约,礼厅的工作人员还可以为逝者准备一场个性化的仪式,或是准备一篇独特的悼文。

  “我不希望每一个人的悼文、答谢词都是一个模板,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会尽力去还原他独一无二的一生。”吴斌告诉笔者,“‘让生者了无憾,让逝者得其所’是我们的服务理念。因此在家属失去亲人的悲痛之下,我希望能够通过周到、细致、个性化的服务给予他们一份安心。”

  2010年,上海龙华殡仪馆正式挂牌成立了一支专职司仪队伍,并且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大学生。吴斌正是首批12名专职殡葬司仪之一。目前,他所在的殡葬司仪组几乎都是“80后”的年轻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而他们工作几年中所领悟的也许是常人十几年都难以看穿的。“当你每天面对忏悔不已、痛哭流涕的人时,不得不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吴斌说,在这么多生离死别中,“白发人送黑发人”最让他有所触动。“现在好多年轻人由于过度劳累或生活习惯差导致突发死亡,对身边所有人都是意料不到的。每次看到那些哭得扑到在地上的父母们,都会令我感叹活着的美好,也会更加注重健康,好好活着。

   遗体接运工:让他们带着尊严走

  今年35岁的吴昭华是计算机系毕业生,曾经做过邮政、软件设计相关工作,2010年来到上海宝兴殡仪馆担任遗体接运工。

  为什么会从事与专业、工作经历完全不相干的殡葬行业?吴昭华解释道:“我母亲和外公都从事殡葬行业的工作。母亲年轻时从事殡葬行业车辆维修,之后转做行政,外公更是各个岗位都轮过。由于前几年经济不景气,我想找一份更加稳定的工作,正好看到网上有几个相关岗位的招聘,自己又有驾照,便应聘了现在的岗位。

  “还在培训时,我的导师就告诉我‘殡葬无小事’,干这一行需要很强的责任感。”吴昭华告诉笔者,每次出车他们都需佩戴好工号牌、工作证,穿上黑色作训服并带上白手套,并且要做到“三轻、两先、一准时”。

  “轻,就是轻声敲门、轻声与家属交谈、轻抬轻放遗体;先,是进门前先套鞋套、接运前先向遗体鞠躬;准时,自然是指按预先安排的时间准时到目的地。

   有时,为了让逝者走得有尊严,接运工们常会做出非常大的牺牲。

  “有些老公房里楼梯又窄又陡,普通的搬运方式很容易会让遗体遭受二次伤害,因此我们在搬运时有时要手脚并用防止遗体滑落,有时还要将担架杆顶在腹部猫着腰倒退着走。要是碰上夏天,短短一层楼台阶能走出一身大汗。

  吴昭华说,许多老师傅的腰椎都有严重劳损,但他们的每一次搬运依旧坚持那些原则,为的就是让逝者能走得安稳,更有尊严。

  此外,在吴昭华看来,干遗体接运不只需要体力,还需要足够的胆量。“虽然有着家里的特殊背景,我对这行没有什么忌讳,但真的直接上手去搬运遗体,还是需要一定胆量的。”吴昭华向笔者回忆起了第一次出车接运的经历。

  “那次是去位于虹口区的航道医院。到医院自然就是去太平间接运遗体了,这不仅是我第一次接运遗体,也是第一次去医院的太平间,冰柜中透出的一丝丝冷气还是令人记忆犹新。”吴昭华回忆道。

  “那时一起出车的是带教老师樊师傅,他的经验非常丰富,一边搬运遗体,一边告诉我所有注意事项,免得我犯错对逝者不敬。”吴昭华说,每次接运都有一套标准的操作流程。“首先要检查遗体裸露部位是否有伤,然后将标示卡系在脚踝上,同时整理其衣服,随后包上接运袋放上担架送到车上就行了。但其间一定要注意轻抬轻放,避免造成二次伤害,这也是对逝者的一种尊重。

  “这些人,我们会把他们当做睡着了来看待。但在一些事故中,一些遗体已经不完整了。为了让这些因意外逝去的生命保留最后尊严,必须尽可能地把分散的部分捡回来。“两年前吧,我碰到过一个年轻人在小区跳楼自杀的。赶来的双亲哭得死去活来,听说只是因为吵了一架便赌气跳楼了。还有就在昨天,一个27岁的女生因为和父母吵架跳河自尽了。”虽然在殡葬行业工作,但这并没有让吴昭华变得麻木,相反,他格外珍惜眼前的生活。

  “就因为一时的情绪化放弃了大好年华,徒留给身边人无尽悲痛和懊悔,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珍爱生命才是最重要的。”每年的冬至到清明是车队运作的高峰期,这期间平均每人每天要出10车次,最多一天能开上400公里路。“每一次出车都意味着一个生命的逝去。忙归忙,但工作的同时我也会注重自己的健康,这是对自己更是对家人负责。

   接线员:服务生者完成白事

  2010年8月,上海市“白事热线”962840正式开通,上海各殡葬单位原来对外的业务联系电话都与962840对接统一对市民开放。

  “平时工作主要是接受咨询、投诉、建议,受理龙华、宝兴、益善三家殡仪馆的遗体接运工作,以及对各殡仪馆、墓园进行回访等。”虽然来到这个岗位才半年多,30岁的李燕已经将所有业务熟记于心。

  在此之前,李燕从事的都是宾馆服务型行业。“之前的两份工作分别做了8年和3年,都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李艳告诉笔者,其实殡葬行业的人员流动很不稳定,经常会碰到过来干了没几天就不干了的,不仅浪费大家精力,还浪费了名额,造成人手上的缺口。“我想这也是当初我能被录取的最大原因吧。

  也许有人认为殡葬热线的接线员工作挺轻松的,不用面对那么多生离死别,在电话这头回答问题就行了。其实,为了能更全面地回答,每个新人在培训时都需要去大部分岗位上观摩甚至体验。其中最令李燕印象深刻的是入殓师们为遗体整理、化妆。

  “记得有一次家属打电话来咨询,为什么遗体在化妆之后跟生前长得不一样,嘴巴好像变大了。我就告诉他,这也许和逝者生前服用的药物有关。”这些小知识都是入殓师告诉李燕的。“眼睛直观看到的都是最真实的,也是最印象深刻的,因此在回访或受理咨询时才能给出最满意的答复。

  “曾经在做回访时,还被误认为是去推销公墓的诈骗电话,这时就需要非常耐心的解释。”此外,做殡葬热线接线员还需要格外注意遣词造句以及语调控制。“比如家中亲人已经被下病危通知书了,不知如何办理身后事前来咨询,我就会跟他说‘在您亲人不幸过世后,您需要……’这里绝对不能说成‘等您亲人……’,一字之差会给对方心态造成很大不同。”脱掉工作服,李燕也是一个普通的母亲。“人的一生也就三万多天,过一天少一天,珍惜眼前人,好好孝敬父母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