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一鼓社两次亮相央视大舞台 鼓点擂响二十四节令

12.03.2018  16:13
李康迪和他的“潮響”鼓社。 - 新浪广东
李康迪表演二十四节令鼓。 - 新浪广东
来源: n.sinaimg.cn
李康迪和他的“潮響”鼓社。

  文/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家源 通讯员许钰敏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这首自古代传唱至今的二十四节气歌,用不同的节气预示着一年里的气候和农事。春节期间,潮州各地纷纷用潮州大锣鼓欢庆助兴,如果将二十四节气加入到鼓点当中,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在广东潮州,有这么一个鼓社,以“潮響”为名,用鼓点将二十四节气演绎成家乡的声音,变成一首首恢宏与美感兼具的二十四节令鼓乐。令人好奇的是,这个鼓社的创始人李康迪原来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体育高材生,他与节令鼓之间究竟有何渊源?近日,广州日报记者走进潮州,了解“潮響”鼓社的故事。

  与节令鼓结缘 体育高材生回家乡学打鼓

  3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这一天,潮州广济桥头热闹非凡,一场二十四节令鼓《惊蛰》的表演正在此上演。

  “一声春雷响惊蛰”,只见24名鼓手手执鼓棒,用鼓声模拟雷声。在电闪雷鸣声的伴奏下,鼓手们时而模拟民间祈福的情景,时而演绎万物丛生的画面……新颖的表演形式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围观。

  表演者中,一名身材高大的男鼓手十分抢眼,他便是“潮響”鼓社的创始人李康迪。

  李康迪并非打鼓专业出身,手握体育教育运动学硕士文凭的他曾是国家篮球一级运动员,还成立了自己的健身俱乐部。这样一个与音乐丝毫挂不上边的潮州青年,却打起了鼓,还创立了鼓社,甚至带领鼓队两度登上央视舞台演出。李康迪说,一切都源于2014年的潮州青龙庙会。

  2013年9月,在武汉体院当老师的他刚回到潮州,就加入到筹备青龙庙会的后勤志愿者行列中。得知青龙庙会有鼓乐巡演,母亲便鼓励李康迪去参加,这时他才了解到了二十四节令鼓。“我这么大年纪才来学打鼓,能行吗?”带着些许犹豫,李康迪还是决定试一试。

  于是,李康迪与其他55位志愿者一起组成了鼓队,从零基础苦练到最终的成功演出,只有短短的4个月。也就是这次,李康迪迷上了二十四节令鼓,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李康迪表演二十四节令鼓。

  从零基础学起 手掌起泡是家常便饭

  二十四节令鼓是没有鼓谱的,这让李康迪很头疼。为此他还专程从马来西亚请来一名老师教基本功。为了能更好地带领队员们训练,李康迪还在网上找来零星的影像资料,进行自学,慢慢摸索和创作。

  李康迪回忆,当时同一批学员共有55人,最小的15岁,最大的47岁,全部都是零基础。笨鸟先飞,近四个月的学习,被学员们称之为“魔鬼训练”。

  “光是鼓棒就打断了40多支!”李康迪告诉记者,他们的打鼓训练是从搬鼓开始学起的,就算是再瘦弱的女孩子,也需要扛着50斤重的鼓一口气走上几百米。

  为了达到训练效果,李康迪还给学员们定下了极其严格的纪律,训练时任何人都要风雨无阻,不许迟到,“迟到的人是不允许参加当天的训练的,只能在旁边看。”李康迪说,坚持和吃苦耐劳正是潮汕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精髓,打鼓对塑造品格也有很大的帮助。

  回忆起那些在韩江边练鼓的日子,李康迪十分感慨。队员们白天都有各自的工作,只能利用晚上7时到10时的时间训练。为了不打扰到居民,他们便选择了在韩江边对着江面练习。

  时值秋冬季节,江边寒风刺骨,鼓队在密集训练期间甚至达到一周4次的练习程度。由于太辛苦,不少成员因坚持不下去很快就放弃了训练,最终只有28个人坚持到最后。

  对于鼓手们来说,每次训练后手掌起泡早已成为家常便饭。“用牙签戳破后,贴上创可贴后就再接着练。”李康迪告诉记者。

  就这样,经过4个月的艰苦训练,李康迪和队友们的首次演出大获成功。可成功的背后是一双双布满茧子的手。

  因热爱而坚持“一拿起鼓棒就放不下了

  演出结束后,李康迪并未放弃二十四节令鼓。出于热爱,他创立了“潮響”鼓社,此名意为来自潮汕的乡音。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二十四节气鼓推广出去,让更多人能够了解中国的文化和智慧。

  但是要办好鼓社,并非一帆风顺。自演出结束之后,鼓社失去了临时的训练场地和演出道具,原先的28个成员也只剩下9个人,团队一度面临解散。

  但李康迪没有就此气馁,他重新寻找了一个位于郊区的废弃旧工厂,自掏腰包重新购买了一套节令鼓,就这样慢慢练了起来。

  潮響鼓社的鼓手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快递员、健身教练、工程师、设计师、市场批发导购员,也有中小学生。在平时,他们都是在各自行业里的一名普通的工作者,但一拿起鼓棒站上舞台,他们便成了场上热情舞动的二十四节令鼓鼓手。

  家住潮州古巷镇的女孩邱尔纯是最初参加青龙庙会巡演的鼓手之一。在筹备青龙庙会演出期间,她经常在结束白天的工作之后,来不及吃晚餐便匆匆骑着摩托车,饿着肚子赶来古庙边练鼓。“一拿起鼓棒就放不下了。”邱尔纯对记者说。4个月,来回20公里的路程,凭着一股热爱,这个女孩就这样坚持了下来。现在,作为潮響鼓社的老成员,她已经是一位打鼓能手。

  鼓社里年龄最大的鼓手是47岁的陈文丰,由于年龄偏大,难以掌握打鼓的技法。即使打不了鼓,他还是坚持留在鼓队,帮忙扛旗,打打下手。

  在创新中传承 与时俱进融入新兴元素

  在李康迪和鼓社成员们的坚持和努力下,如今“潮響”鼓社创作并演出的作品有12个,其中《惊蛰》《雨水》等作品广受好评。

  空闲之时,李康迪还积极参与中小学和企业等团体的鼓队培训,培养出了其余11支二十四节令鼓队,真正将潮州声音放大出去。随着鼓队的知名度不断上升,潮響鼓社去年两次亮相央视大舞台,其中一次是在2017年12月参与录制了CCTV2《魅力中国城》节目,表演《二十四节气鼓谱》。

  如今每周日,潮響鼓社都会在潮州牌坊街进行公益表演。而从2016年开始,李康迪也开始被邀请到当地各个中小学和幼儿园开设实验班,教孩子们学习二十四节令鼓。接下来,他还打算将鼓社的固定鼓手从24人培养增加到30人。

  “二十四节令鼓是中国古代智慧与海外华人文化的结晶,我希望能够将它传承下去。”李康迪还表示,如果想得到更多人的了解和认可,二十四节令鼓必须在传承中进行创新。

  谈及未来的打算,李康迪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参加今年的潮州国际鼓节,另外一个是9月份到马来西亚参加世界二十四节令鼓纪念赛。他希望能够带领潮響鼓社与来自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的鼓队一起演出、比赛,互相借鉴和交流节令鼓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