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群齐心抗击最强秋台风 驯服脱缰"野马"
①园林部门工作人员在梅城梅新路清理被台风吹刮倒伏的路树。(高讯 摄)
②梅县区雁洋10KV五指峰支线瓷瓶故障,运维人员爬上电杆抢修。(何威 摄)
③五华志愿者在县城亲水公园清理淤泥。(黎辉文 摄)
昨日6时55分,我市结束防汛Ⅳ级应急响应,标志着台风“海马”对我市影响基本结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委、市政府的科学部署下,全市干群上下齐心、众志成城抗击台风,防台防汛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在这背后,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彰显责任和担当,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史上最强秋台
全市灾情严重
强度强(登陆时14级、42米/秒)、移速快(25公里/小时左右)、风雨范围广(全省东部影响严重)……据省气象部门通报,“海马”是有气象记录以来,10月下旬后登陆广东的最强台风。
受此影响,梅州各县(市、区)先后发布了台风橙色预警或黄色预警信号,是有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以来,梅州发布的台风预警信号级别最高的一次。而且,我市第一次因气象原因,在全市范围内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实施停课避险。
至昨日,市三防办宣布,台风“海马”对我市造成的台风降雨过程基本结束,防汛IV级应急响应结束。据统计,全市受灾人口逾15万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4.12亿元。
截至23日8时,全市8个县(市、区)73个镇上报有灾情,受灾人口共15.74万人,倒塌房屋238间,转移19623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7.16万亩,其中成灾面积29.72万亩,绝收面积3.79万亩,因灾减产粮食约5.93万吨,水产养殖损失2863亩;停产工矿企业75个,公路中断142条次,供电中断231条次,停电用户33万多户,通讯中断152条次,损坏中小河流堤防35处2.5公里,损坏护岸70处,损坏灌溉设施407处、机电泵站3座、水电站3座,一批市政园林等公共设施受损。因灾直接经济损失4.12亿元,其中农业损失2.05亿元,工业交通运输业损失1.38亿元,水利设施损失6427万元。其中丰顺县、大埔县灾情较为严重。
书记市长连夜
进镇入村检查
20日深夜,当确认台风“海马”很可能对梅州造成严重影响时,已经率队抵达广州、计划次日赴省直部门、在省央企联系工作的市委书记谭君铁、市长方利旭,连夜驱车返程,抵达梅州已是21日清晨。
21日、22日、23日,连续三天上午,梅州召开全市“三防”电视电话会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到场参会,会商研判防台防汛形势、科学部署防御重点。
21日下午,谭君铁冒着大风大雨深入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工地,现场检查防御台风措施落实情况;晚上8时许,在不打招呼、不发通知的情况下,他直奔梅江区西阳镇党政办公楼检查应急值班值守情况,还直接来到白宫居委检查镇、村干部分片包干下沉自然村巡查隐患落实情况,摸黑到白宫河检查防御措施,了解清凉山水库泄洪等工作。22日凌晨3时,他仍挂念台风影响,再次要求各地谨防麻痹松懈、加强监测值守……
21日下午,方利旭驱车3个多小时来到边远的五华县龙村镇,深入梅州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工地,实地检查防御台风措施落实情况;往返200多公里、连夜赶回梅城后,他又坚持在市三防指挥部坐镇指挥,通过视频连线逐一检查各县(市、区)防御措施落实情况……
彭耀新、张丽霞、陈丽霞、陈俊钦等市领导深入县、镇基层一线,各县(市、区)领导纷纷来到挂点联系的镇、村,督查防汛防台措施落实情况,指导抢险救灾工作,看望慰问受灾群众……
有人打着手电巡查堤围水库,有人通宵坚守岗位关注风情雨情水情,有人一遍遍检查地质灾害隐患点……正面抗击台风“海马”及后续防汛防灾的三天时间里,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将抗洪抢险一线作为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主战场,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先锋模范和骨干带头作用,用履职尽责的良好成效守护群众安危!
抢收倒伏晚稻
抢修受损设施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我市各地各部门迅速开展救灾复产工作,全力以赴消除灾痕,恢复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昨日,市三防指挥部组织5个工作组到各地检查指导救灾复产工作。各地灾后迅速组织群众抢收倒伏晚稻,尽可能减少损失。市农业局派出农技人员深入重灾区、重要农业基地现场开展救灾复产技术服务。各级水利部门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深入重点水毁工程现场勘查并组织开展抢修,力争尽快恢复工程效益。梅州电信公司加快受损设施抢修,恢复了89%和58%的固话、宽带用户服务。记者从供电部门获悉,供电部门抢修人员取消休假,全力以赴做好抢修工作。抗击海马期间,供电部门累计出动抢修人员2512人次,抢修车1024辆,应急发电车2辆。23日晚,受海马台风影响的33万户停电用户已全面复电。
上街清淤清障
巡逻排查隐患
至23日8时,梅州城区、各县(市)城区基本完成了清理清障工作,恢复了正常秩序。除丰顺县X955线仍在全力抢修外,其他因灾受损中断的县乡公路均已恢复正常通车。 各县(市、区)公安部门全力投入灾后复产工作,五华公安民警取消双休日积极开展救灾复产。梅县区公安民警转移了松口镇爱群路、繁荣路、和平路等20多条受浸街道的受灾群众800多人,开展灾后清淤,对安全隐患地段拉起1000余米的警戒线,防止二次事故发生。梅江区民警坚持24小时在岗,全面加强隐患排查工作,防止发生火灾、爆炸、坍塌等灾害和次生灾害,加强对旅游景点、车站等场所的巡逻。丰顺民警灾后深入各村开展受灾情况统计、灾后重建、疫情防范、村民心理疏导等工作;交警部门全员出动上路指挥交通;治安部门赶赴油气、水电等企业工厂开展安全排查。
义工协助救灾
参与灾后安置
强台风“海马”过后,不少义工、志愿者投身救灾一线,协助各地干部群众救灾复产。在梅县区松口镇,梅州蓝天救援队参与转移群众、运送物资等各项救援及灾后安置工作。平远县公益义工协会组织志愿者前往受灾的石正镇、大柘镇慰问当地多名抗战老兵。梅江区团委组织了100多名青年志愿者参与灾后清扫工作,并向受灾共青团员家庭提供及时的帮扶。五华县团委利用微信、微博、QQ群发出向社会招募灾后志愿者,信息发布不足一小时,便得到100多名志愿者积极响应。“最终有200多名志愿者参与,” 该县团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家希望尽快消除灾痕,恢复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刘世锦 张柯 袁晓敏 李盈子 罗诚浩 王冠国 刘学东 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