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莞人齐聚国家博物馆 体味“不一样的东莞”

27.12.2015  18:43

在京莞籍乡亲参观摄影展

由中共东莞市委、东莞市人民政府主办"不一样的东莞”摄影作品展自12月22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以来,吸引了众多在京莞籍乡亲、摄影爱好者和游客前往观展。展出的127幅作品全面呈现出东莞的制造实力、人文魅力、生态活力和运动活力,作为了解东莞的一个窗口,获得了各界的一致好评。

莞籍乡亲组团观看“不一样的东莞”摄影展”

12月26日,东莞市驻京联络处、北京东莞建设研究会、东莞市北京人才工作站和东莞青年人才成长促进会北京分会筹委会组织60多名在京工作、生活、学习的莞籍乡亲组成“看展团”,特地前往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一展厅,体味“不一样的东莞”。

当看到一幅幅展现家乡腾飞、故土发展、乡亲安康的美轮美奂的摄影作品时,不少莞籍乡亲情不自禁地感叹:“排这一个多小时的队,值得!”获评提名王兆生奖学金的林芝学生阿旺益西和三位藏族同学特意骑车从北大到天安门国博参观“不一样的东莞”摄影展。深有感受地说,“从来没看到这么好摄影!”

百幅家乡影像勾起“60后”浓浓乡情

在观看摄影展的过程中,在一组极具东莞水乡风貌代表性的“莞草”摄影作品前,在北京工作、生活数十年的“60后”莞籍乡亲李钊、郑小粤开始回忆起童年的见闻,他们说,“‘东莞’的地名就源自莞草,小时候我们还见过有卖的。还有莞香,是东莞特有的香料……小时候,东莞的烟火爆竹厂也不少,我们还常常能看到放烟花……”

一幅幅生动的摄影作品勾勒、交织成一段段浓浓的乡情,不论男女老少,都能从这一百多幅作品中找到自己最有情感共鸣的一幅,尽管身在京城,但永远心系家乡,谈起这些年来家乡的变化,更是头头是道。

李钊(北京华朗律师事务所)说:“东莞这些年变化太大了。记得小时候回去,大概是70年代,家乡还是农村,不过农村环境相对北方好很多。而现在回去,基本就是个国际化大都市的样子了,而且东莞人对文化和教育越来越重视,家家户户只要条件允许都会尽量把孩子送出国深造,这一点变化是最让人欣慰的。”

“90后”大学生希望学成后投身家乡建设

除了见证了时代变迁的“60”后对家乡的变化“感慨万千”,伴随着“新东莞”成长的“90”后对家乡更是心潮澎湃:

李成宇(清华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大二学生)说:“我为家乡感到无以名状的自豪。我是虎门人,第一幅摄影作品《守卫》近景是虎门炮台,远景是虎门大桥,我的中学就在这些标志景点的旁边,每天上学都会经过,太亲切了!我大学毕业后打算去美国读研,深造电影艺术,我希望能学有所成,将来为家乡拍‘高大上’的宣传纪录片!”

关楠(北京大学西方 经济 学研三学生)说:“看到这个摄影展,很激动。我读研之前一直在广东学习、生活,对家乡的感情是很深的。我希望年轻的时候能在外面多闯荡、积淀自己,等打好了基础,就回去建设家乡,毕竟我的根始终在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