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高山古村三门源又美又潮
龙游县石佛乡三门源,仅从名字上看,此村有“三门”,有“一源”。何解?进出村庄,都必须经过左象山右狮山、文昌阁寨门和左青龙右白虎这三道屏障;又有一泓涧流自北向南穿村而过,成为塔石溪的源头,故称“三门源”。
简单却生动的村名,在历史长河中,造就了小村独特的个性:古朴却不停滞,静谧却不封闭。如今的三门源,很“古”——完好地保存着58座明清古建筑;很美——村庄背后,秀山,碧水,飞瀑相映成趣;也很“潮”——位于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龙游站的最险峻赛道。
这也许就是三门源的新“三门”,从这里走出的小村,正发挥着丰盈的想象力,古村的魅力之源,从此而来。
一探,古风犹存
秋意正浓,走进龙游县石佛乡三门源村。
白墙黑瓦,秀丽古朴,这个建于宋代,被三座群山环抱的高山小村,好像一幅写意的山水画。
“内松坞、外柳塘,鱼跃蛟藏,地涌山桥灵秀;左龙蟠、右虎踞,云从风动,天开锦里文明。”一副楹联,形象地点出了这个深山小村的地理特色。
三门源村位于龙游与建德交界的梅岭关下,距县城28公里,隶属于龙游县石佛乡。这里的地势北高南低,背靠千里岗余脉主峰的饭甑山,东、西、北三面均有山峦环绕,堪称“风光宝地”。
“全村现有511户、1428人,以叶、翁两姓为主。”刚一进村,村支书徐法首先讲起了村庄的历史故事,北宋末年,翁氏家族为躲避连绵战乱,特迁居到龙邱三门源,开启了三门源聚居的先河。南宋咸淳六年,叶氏家族的叶文彬见此地崇山峻岭、飞泉幽涧,有扶兴清淑之气,遂举家迁居,成了当地叶氏的始祖。两姓人家以村口的碧溪为界,各居东西,翁氏以农耕为主,叶氏以从商为业,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理念形成了他们迥异的价值观和不同的建筑风格。两族人犹如村落前的山峰,既相互对峙又相互依存,在有意无意的相互较劲中,创造了三门源的历史和精美的传统建筑。
如今,颇具古韵的明清古建筑群依旧伫立,午后的阳光洒在小村幽深的卵石巷道上,越发显得静谧和美。山中清涧穿村而过,古巷,老屋,石拱桥……跟着徐法漫步在村庄中,可以感受到百年前的历史风貌。
村东的省级文保单位叶氏建筑群是全村建筑精华所在。坐东朝西,背靠虎山、前临溪水,据传由龙游商帮的领军人物叶庆荣在清代中后期所建。以大门匾额为名的“芝兰入座”、“荆花永茂”、“环堵生春”主体建筑及附属用房、庭院、花园、荷花塘等组成,砖木结构的建筑间互呈品字形,各有连通,彰显过去大户人家的繁盛。
“像这样保存完好的叶氏古建筑群全村共有58座,牛腿、砖雕,处处见功力。”村委会主任王一航,目前就住在叶氏古民居里。“家里的老宅是清代老祖宗买下来的,仿佛会呼吸,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前后通透,冬暖夏凉。”
二寻,坦途新貌
村庄背后山上的白佛岩瀑布也是一大胜景。离白佛岩上约二里许的地方,有一口长年不涸的泉井,叫里古井。山下有三条盘山古道,从三门源分东、南、西三面沿山蜿蜒伸展,都用石块铺砌而成。
这些古道何年何月,何人建造,已无从知道。
村里流传着与里古井有关的一段神话故事:相传,很早以前,村中一户人家早年丧父,母子两人相依为命。家无田地,全靠儿子挖山砍柴维持生活,日子很是清苦。一次,青年上山砍柴,在古井边看到一个精致小巧的梳妆盒。他打开一看,里面尽是金光灿灿的簪子、耳环等物。母子商议将这些首饰换些银两,施舍他人。尔后,他们看到山民翻山越岭,砍柴艰难,就卖掉一些金银首饰,召集民工,开山取道,凿石铺路。
从三门源起,铺设了三条路,一条上黄梅尖,一条上白佛岩,一条越七坞岗至建德,大大地方便了山村民众。
现实中,古道已有了新面貌。村里上半年刚完成了游步道的基础设施建设,休憩长廊边还设置了洗手间。秋高气爽,这样的山路变成了来往游客喜爱的远足胜地。“爬上瀑布要一个小时,让大家在这里歇歇脚。”徐法说。
顺着上白佛岩的山路拾级而上,远处,一条形若垂练的瀑布从岩石上飞泻而下。白佛岩海拔700米,山势陡峭,《读史方舆纪要》称其“势甚险峻,人迹罕至”。瀑布宽3米,落差约70米,溅如跳珠,散似银雾。远观凝而不动,无声无息;近看,飞流湍急,响声轰鸣。
崇山峻岭,自然秀丽,让小村魅力倍增。徐法说:“除了叶氏古民居,白佛岩瀑布是村里最受欢迎的景点了,爬爬山,出出汗,边走边看,让游客更好地体会山野间的乐趣。”
三看,赛道脉动
村口,一条碧溪自北向南穿流而过。溪水清澈,有村妇在桥下的溪边洗衣。“这里的水前两年还很脏的,‘五水共治’推行后,我们村里的猪棚全部拆了,碧溪才恢复了小时候的干净。”村妇叶阿姨说。
去年,全村的近五十户养殖户全部完成退养,还碧溪一片清流。
跟着碧溪恢复流动的节奏,当下的三门源村,正顺应时代发展的脉搏,处处显露出现代化气息。
随着极限运动的普及,近几年,龙游汽车拉力赛这块品牌渐渐打响。作为国内最惊险的赛道之一,龙游站的赛道有16公里在石佛乡境内,独具特色的三门源村也成为了路上的一个亮点。
每年金秋赛季,小村庄便迎来了大日子,家家户户倾巢而出,比过年还热闹。村民纷纷聚集在赛道两侧的竹林边,自豪地等待那些现场版的“速度与激情”,漂移着穿过自己的家乡,听着来自国外的赛车手们对家乡美景发出声声赞叹。
拉力赛看得多了,有村民也觉得纳闷,其他地方的赛道似乎都经过浇筑,为什么我们村的赛道不能硬化成水泥路,总是尘土飞扬。徐法只好挨个解释说,这是县里的规划,或许这样的砂石路和我们的村子一样,更显原生态。
正是将这样原生态的自然和人文结合在一起,小村的知名度逐渐打响,过往游客络绎不绝。
乘着国庆长假到来之前,村民虞月红忙着把家里的房子装修一新,开起了“洞桥农家”,初步推出8个床位,供应物美价廉的农家菜。“今年‘五一’小长假,几千名游客来到村里,却没几家可以坐下来吃饭的。现在村里环境这么好,我们当然要抓紧时间抢‘第一桶金’。”
目前,村集体收入主要来自于每年9万元的生态林补助。“下一步,我们打算把这些钱拿出来,发展水果和花卉,打造四季花海,为三门源的明天种下希望。”说起以后的日子,徐法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