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量增价跌”难增收 制龙眼干可延伸价值

21.08.2014  11:59

  适逢龙眼收成“大年”,今年我市龙眼迎来大增产。记者调查了解,今年我市龙眼预计增产3至4成,但价格也相应跌了2至3成。市民有了口福的同时,农户、商贩却因为“量增价跌”并没带来钱袋子的“丰收”。

  ●本报记者  钟智跃  见习记者  张爱飞

  龙眼预计增产30%-40%

  在我市龙眼种植主产地兴宁,该市合水镇盛旺龙眼公司的刘新华经理告诉记者,该公司种植的1000多亩龙眼,今年虽然面积没有变化,但龙眼产量接近翻了一番,“去年50多万斤,今年收成近100万斤。”盛旺龙眼增产是我市龙眼丰产的缩影。

  据统计,去年我市龙眼种植面积61656亩,产量30158吨。对于今年的龙眼丰产数量,市果树研究所所长、高级农艺师钟进良分析,预计龙眼能增产30%-40%。钟进良说,我市地处次湿润区,龙眼种植主要集中在兴宁、丰顺、梅县等地,其中兴宁的龙眼种植面积占了近半。他告诉记者,今年全市龙眼丰产,一是适逢收成“大年”,二是春季气候时雨时晴,这样有利于龙眼开花授粉。

  产量增多带来价格降低

  “虽然增产了,但收入不会增多。” 刘新华说。去年该公司龙眼批发价卖到6元/斤,今年的价格却维持在4.5元/斤。增长的采摘人工、肥料等成本接近占了一半,“今年利润和去年差不多都在160万元左右。”刘新华说,龙眼供货多了,自然价格就会跌下来,但由于公司所产的龙眼果大肉多,品质保障不愁销路,不少珠三角的采购商慕名而来。

  梅城西桥市场一较大的水果行老板说,去年龙眼零售卖5元多一斤,今年也就维持在3元一斤左右,“龙眼的量多了,相对顾客购买力也降低了。”据了解,我市龙眼一般在7月初采摘上市,开始市场的零售价一度能达到7元多一斤,随着量逐渐多起来,降到3元一斤,部分甚至低至2元一斤。

  反季节上市缓解价格压力

  钟进良表示,价格由市场调节是规律,龙眼种植户不必过于担忧。他认为,从长远看,如何提高龙眼的后续价值,或改变“扎堆”上市,可能是缓解价格压力的办法。

  兴宁市龙田镇是龙眼种植大镇,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了龙眼树。该镇村民廖叔说,家里卖不完的新鲜龙眼,就会制成龙眼干。据了解,1斤龙眼果肉晒干可制成1.2两龙眼干,每斤龙眼干收购价能高达30多元,“利润比卖果肉高出好多。”将龙眼果肉制成龙眼干、泡丸的方式延伸了龙眼的价值。

  梅县多丰水果专业合作社专门种植了反季节龙眼,错开了龙眼“扎堆”上市季。该合作社社长房始丰介绍,他们种植的“四季蜜”龙眼一般在11月份上市,批发价能达12元/斤,零售价能达15元/斤-20元/斤,“秋冬季龙眼少,需求大,反季节上市刚好弥补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