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盛事将近:天河车陂151年老龙“东坡号”再次被唤醒!

12.05.2019  17:20

大洋网讯 “四月八,龙船透底挖”,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之后,广州及周边多地村落的龙船被“唤醒”,为一年一度的龙舟盛事做好准备。5月12日,在天河车陂,已经有151年历史的“东坡号”再次被唤醒,不久后将成为“车陂景”中一景。

起龙:151岁“老龙”再现真颜

5月12日上午9时许,中山大道中旁的车陂涌里,一群村民正聚集在这里,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一场起龙仪式在这里拉开序幕。

经过1个多小时的配合,村民们陆续跳入水中将舟中水舀出,再经过细心清晰,两艘龙舟终于现出真颜,也浮在了水面上。

车陂扒龙舟市级非遗传承人苏应昌告诉记者,在这里藏着车陂“武功苏”家族的两条龙舟,一条便是知名的“东坡号”——建于1868年,至今已有151年历史,同时也是广州目前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龙舟之一,每年都会起龙使用。

我们武功苏一共有3条传统龙舟,其中一条就是东坡号。在东坡号旁边的这条建于30年前,当时的年轻人嫌东坡号跑得不够快就建了这条;后来大家觉得这条也不够快,又建了新的一条。”苏应昌笑着说,目前除了本次要起龙的两条外,另一条正在外保养。

东坡号建于1868年,为何这么精确呢?苏应昌表示,这在龙舟身上和族史中都有记载。

采青之后“老龙”才能使用

起龙、采青、招景、应景、赛龙、藏龙、散龙……广州的龙舟文化步步有讲究。其中“起龙”正是第一步,预示着龙舟文化盛宴拉开帷幕。

起龙”,顾名思义就是把龙舟从藏龙舟的涌底或池塘抬出来。昔日,几乎每一个历史悠久的水乡村落都会重金打造属于自己村的龙船,而经高水准、高投入制作出来的龙船,常常要服役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其保养颇费周章。但因为传统龙船一般用坤甸木等密度较大的木料制成,阳光暴晒下会爆裂,因此要用湿滑的河泥包裹珍藏。

龙船“起来”后,首先是清洗淤泥,检查船身是否有爆裂或变形,然后再"紧龙筋",使船身更为硬朗,接下来是上油。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龙船还不能真正称之为“龙船”,因为龙头、龙尾还在祠堂里供奉着,要通过“请龙”仪式,龙头、龙尾才真正和“龙身”会合,并把锣鼓、彩旗、罗伞一一放好,把“真龙请到龙船上”。

东坡号起龙后,要在这个月月底才会举行采青仪式,再为龙点睛,那时候才能真正使用。”苏应昌说。

如今龙舟保养已越来越简单

四月八,龙船透底挖”,“起龙船”为什么要选择这一天呢?苏应昌介绍,农历四月初八是佛祖显世的降生之日,选择这天作为传统"起龙船"的日子,以示百姓对龙舟的尊重以及祈求事事顺利的心愿。

然而,如今起龙已越来越简单,甚至还出现了不需要藏龙的标准龙。因为无需藏龙,自然也没有起龙这一习俗。“标准龙的材质并不适合藏龙,藏完再起时可能已经坏了。”苏应昌说,“现在传统龙也已经不需要像过去一样,要许多族人一起进行保养,直接交给船厂就好了。以前之所以要四月初八起龙舟,就是因为光保养就要花20多天的时间。但为了保持仪式感,我们还是选择了四月初八起龙。

据悉,目前车陂已有12个龙舟协会,分别以郝姓、苏姓、王姓、梁姓、简姓、黄姓、黎姓、麦姓、马姓等姓氏命名。据统计,全村有大小龙舟约70艘之多,其中传统龙48艘,是广州地区龙舟最多的行政村。

十二个龙舟协会分别对应不同的宗族群体,以我们‘武功苏’为例,我们的祖先来自武功,所以称为武功苏,我们的祠堂是晴川苏公祠。”苏应昌告诉记者,12个协会中有一支比较特别,其中11支对应不同的宗祠,另一支则是以前的疍家人落户在车陂后组建而成。

八旬老人敲锣打鼓

车陂村有着近千年的建村史,西华苏氏于宋末(1138年)即迁入车陂,随后,车陂的先祖们陆续迁到今车陂涌两侧择地而居,逐渐在两岸形成村落。

车陂人丁兴旺、水路发达,因而较早诞生了龙舟文化。车陂龙船景相传已有300年历史,据《番禺县志》载,清代番禺龙船景中,鹿步司就有南岗景、车陂景。自清代至民国,广州人气最旺的西江水系龙船景,便是“五月初一白鹅潭景,五月初二官山景,五月初三车陂景,五月初四新造景。”五月初三的车陂景,一直兴盛至今。坊间流传的“未踏车陂龙舟地,莫提睇过龙舟景。”“车陂好,车陂美,占有天时地利,又有龙船又有戏,又有坑沙涮大髀(大腿),又有蚬汤浸(泡)饭微(剩饭),唔嫁车陂等几时。”“不趁车陂景,不算扒龙船。”等民谣民谚世代相传,也证明了车陂龙舟景的悠久历史。

而有文献相传至今的车陂扒龙舟,亦有150余年历史。150多年前,车陂已有一艘“龙船乸”,稍后出现“龙船公”,即造于1868年的苏氏晴川祠第一条龙船“东坡号”,该龙船及其帅旗保留至今,为车陂龙舟保留的最早实物。

悠久的历史如今仍在传承,记者在起龙现场看到,现场村民老中青三代都有参与,甚至有不少妇女携带孩子过来围观。现场年纪最大的已经超过80岁。

86岁的苏炳培就是其中的元老之一。“我那个年代,只有年满16岁的人才能上船,我是17岁开始参加比赛,一直划船到82岁。年轻时我在越秀南路附近工作,每次一有龙舟赛,我都会主动赶回村里。”他告诉记者,年纪渐长之后,他主要的工作是舵手,负责在船上进行指挥,这么多年里,他从未落水。“别看我年纪大了,其实村里还有不少老人85岁还在划龙舟。”他笑着告诉记者,本次起龙中,现场年纪最大的就不是他,“敲鼓的阿伯比我小一岁,但敲锣的阿伯比我还大一岁。

农历五月初三将上演“车陂景

车陂涌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贴近珠江河,是珠江的直接支流,与珠江汇合处的“涌口”宽达80多米,潮汛期,上午9时至下午5时车陂涌都能划船。车陂涌长达800多米的直河道可供多艘龙舟并排游弋,兼且两岸河堤有近1000米长,大部分古树参天,浓荫如盖,人们站在车陂涌两岸的任何位置,都可以观赏到扒龙舟活动;这些自然条件,为车陂村扒龙舟的繁荣带来先天优势。

车陂龙舟有两大特色,其中最大的特色,就是车陂景;依习例,每年五月初三是车陂“招景”日,200余艘各村龙舟到车陂村来拜访探亲。当天,车陂村人以龙会友,锣鼓声、爆竹声响彻云霄,吸引周边"七里八乡"围观群众达10万人次以上,堪称广州之最,坊间素有“未踏车陂龙舟地,莫提睇过龙舟景”的美誉。

此外,另一特色就是每年农历四月底的龙舟竞赛活动;“车陂杯”龙舟竞赛活动是岭南水乡斗标的典型,争抢“回龙旗”极具技巧性,30余年从未间断。比赛由本村12个龙船会分别派出一支顶尖的队伍参赛,因赛事水平高超,兼具竞技性和观赏性,可媲美市赛,素有“小广州赛”"的美誉。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秦松

图/广报全媒体记者庄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