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深圳市今年推进 16项养老工程
昨日,全市养老工作会议在市民政局召开。记者在会议上获悉,今年我市养老工程将推进16个项目,包括深圳市养老护理院、深圳市社会福利中心等,总投资12.815亿。
■ 深圳特区报记者 盛佳婉
到2020年养老工程总投资93亿
据了解,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建成社区星光老年之家916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5家、养老院31家,全市养老床位数达到7695张,三年翻了近一番。
今年推进的16个项目中,深圳市养老护理院和深圳市社会福利中心(新址)一期已经主体封顶,养老床位分别为800和300张,预计2016年可投入使用;光明新区福利院已落实项目用地,将于今年开工,宝安区养老院将于2017年开工;社会投资的养老机构中,深圳市首家医养融合养老机构——深圳市复亚护养院将于今年投用,深圳市知己圆明颐养院、罗湖宝丰苑颐养院等也将于今年投用;此外,前海幸福公馆、深业宝安生命健康中心、深圳异地养老基地——巴伐利亚庄园等将陆续于2016年投用。
今年,我市将实现每千名户籍老人养老床位数40张,每个街道至少建成1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养老覆盖率达100%,政府补贴临终关怀服务床位300—500张。到2020年,建成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国际老年友好型城市,实现养老工程总投资93亿元。按资金来源分,政府投资20亿元,社会投资73亿元。
16个项目中85%为社会投资
我市2013年出台的《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意见》明确指出,推动老龄服务产业向社会资本开放,鼓励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建养老设施和养老社区。
今年正在推进的16个项目中,政府投资1.958亿,社会投资10.857亿,占投资额的85%。“政府保基本,社会扩覆盖,市场做产业”的社会化养老格局初见端倪。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不久,养老工程专责小组将发布《养老工程实施方案》,规范投资准入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环境,鼓励社会力量将符合规定要求的闲置厂房、民用服务设施,改建成养老服务设施。
此外,今年还将探索为长期护理老人的家庭成员给予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就近居住;探索与外地合作开展养老服务,加强深港养老护理转诊合作,推进两地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互认,聘请香港、澳门等地专业人才来我市任养老服务督导等。
昨天会议上明确,市福彩公益金要将50%以上的资金用于支持养老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