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志愿者”18年献血162次

01.03.2018  14:23

吴言东

大洋网讯 18年来,162次无偿献血,31本大红的献血证,以及相当于16个50公斤成年人的献血总量——吴言东是广州献血最多的志愿者之一,名列广东五星志愿者。

捐献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来的生命。”他以这句话作为期许,并身体力行,带动身边的家人朋友,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当中。针对普通市民对于无偿献血的误解,他以自己作为例子,向公众普及相关知识,带动无数市民加入到献血队伍。

吴言东的家中放满了许许多多的“骄傲”:18年来他参加献血志愿者服务所获得的奖杯和纪念品。在献血志愿服务这一行,他的级别已经是最高的五星。

从开导亲友到影响无数人

吴言东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献血的场景,那是1999年6月,他无意中在街上看到了一辆献血车,心中有所触动。此后,他就与无偿献血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今后的献血生涯中,吴言东一直以“捐献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来的生命”这句话作为期许。正常人一年最多献两次全血,需间隔14天以上献血小板。吴言东的162次献血中,以献血小板为主。每个月血库的献血提醒短信一发到他手机,就是准备献血之时。

2014年12月5日是第29个国际志愿者日。当天,吴言东来到广州血液中心天河献血站,那是他第100次献血,他用无偿献血的方式来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

在他的影响下,吴言东的家人和朋友慢慢加入到无偿献血的志愿活动中。如今,他的两个孩子到了18岁就主动参与无偿献血,除了妻子因为身体不适,不符合献血要求之外,一家三口都成了长期参与无偿献血者。

普及知识 消除公众误解

为让更多市民了解和参与无偿献血,2007年12月,广州血液中心组建了一支专属的志愿者队伍——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服务队,吴言东成为这个队伍的第一批成员。

对于无偿献血,社会存在一定的误解。吴言东每次都从自身出发,告知市民自己参与无偿献血十多年,身体并未受到任何影响。从科学角度出发,无偿献血非但对于身体没有伤害,而且利人利己。

2012年,服务队承接了天河区中信驿站,这个驿站随后成为造血干细胞和无偿献血主体宣传驿站。吴言东承担了项目总监的重任,组织志愿者参与无偿献血培训、交流活动,到高校宣讲,到各区、高校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和造血干细胞入库采样。

早在2009年9月7日,吴言东就已登记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希望能够与患者配对成功,给有需要的患者带去生命的希望。

志愿服务融入生活 

由于献血而成为广东五星志愿者后,吴言东因为积极、会游泳而被收入广东省红十字水上救援队。刚成为救援队成员不久,吴言东就遭遇一场重要考验。2013年8月,汕头市潮南区水灾,水情相对紧急,在较短的时间内,包括吴言东在内的广东省红十字水上救援队队员们,从广州、深圳、珠海等不同城市驱车赶到汕头市潮南区,仅用两天时间,共安全转移受灾群众200余人,配合当地把一些食品送到灾民手中。

通过这场“大战”,吴言东的专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2013年起,他每年都参加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和广州横渡珠江活动等水上安全保障工作,在横渡珠江活动中曾经把二名抽筋的横渡游泳者救上救生艇。

文、图/广报全媒体记者何道岚 通讯员穗文明、江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