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育龄人口多流产数高 19岁女孩3年流产7次
南方日报讯 由于外来工流动育龄人口众多,广东省是国内排在第一位的人流大省,东莞则是全省人流最密集、频率最高的地区。面对流产及重复流产给女性健康带来的巨大威胁,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广东省PAC项目两家试点医院之一,于2010年5月份开始在石龙地区率先开展PAC专家门诊。截至去年底,已有1.2万余人接受PAC服务,高危流产率降低了十多个百分点。
育龄人口多流产数高
PAC为流产后关爱项目的缩写,旨在通过大力普及宣传避孕知识而避免人工流产对女性生殖健康造成的伤害。市三院从2010年开始施行此项目。
“很多人处于夫妻分居状态,或者是未婚女性,加上年轻、性伴侣多,流产的人特别多”,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妇科主任刘燕燕告诉记者,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增加,年龄段多数处于育龄,到医院做人流手术的非常多。
刘燕燕描述当时的情况,用“疯狂”二字来形容。她说,接触到的女性有一年怀孕5次的,也有对避孕知识什么都不懂的。广东省的人流量是全国其他地区的3倍,而东莞的人流量算得上全省最密集的。
但对于妇科医生来说,这种情况是非常矛盾的,“一边是无数次进行人流来就诊的,另外一边是因为人流后身体受损怀不上孩子来求医的”。刘燕燕说,流产及重复流产会给女性健康带来巨大伤害,包括如出血、感染、穿孔,以及引发慢性盆腔炎等并发症,还会大大增加女性不孕的几率,必须展开科学避孕和生殖健康指导。此外,这还增加了医患矛盾,反复流产的女性月经减少,治疗效果也不好,从而投诉医生、产生纠纷。
24小时电话随访
记者了解到,开展PAC项目,除了减少流产数量,降低反复人流对生育的危害,医院还对育龄人群的性行为进行干预,指导他们科学避孕。
为此,市三院的医护人员通过走访工厂、电视宣传,针对性的开展对流产人群的服务。此外,医院还开设了专门的诊室,有培训过的高年资医生和护士进行随访。
“例如在流产当天,就要反复加深她对这方面知识的宣教”,刘燕燕告诉记者,妇科专门配备了2名护士和24小时开机的电话,主动给留下联系方式的女性发送信息。这包括一些就诊追踪、以及健康知识,往往比较繁琐、枯燥,工作量比较大。
目前,市三院一年流产的约为3000-4000人次。对于一些外来务工者,医护人员主动打电话,增加信任感,有效降低了重复流产率。
据统计,2012年初至2015年底,共有1.2万余人次在市三院接受PAC服务,流产后宣教咨询覆盖率达到100%,高危流产率(即流产术后一年的流产率)从2010年的15%降到2.4%.在此基础上,石龙镇也推出女性关怀健康服务,共为12000多名女性提供免费两癌筛查,惠及更多居民。
19岁女孩短时间内流产7次
“很多流产女性的避孕态度、知识和行为存在误区,这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非常不利”,刘燕燕告诉记者,流产的多数是17、18岁的女孩,婚后因为有了避孕知识流产的较少。从这几年来看,经过宣传,未婚人群的流产率有所下降。
让刘燕燕记忆深刻的是一名四川女孩小丽(化名)。从16岁出来打工,小丽到19岁时已经短时间内进行了了7次人流,并有6个男朋友。随着人流次数的增加,小丽的月经量也在减少,终于在第七次时,刘燕燕忍不住提醒她,“你在做可能就生不了小孩了”。不过,年轻的小丽对此的反应是,“我不想要小孩,实在没得生了再说”。对于吃避孕药的建议,小丽也拒绝,理由是“吃了会发胖”。为了尽可能地保证小丽的身体健康,进行随访的医护人员建议她做了节育器。
没想到,过了几年,小丽又出现在了医院的诊室,并且向刘燕燕打招呼,“医生,还认识我吗”。这次,小丽是来取节育器的,因为她相亲认识了一个男朋友,马上就要回去结婚了。手术后半年,小丽给刘燕燕打来电话报喜,说自己已经怀孕3个月了。
“如果没做好保护,反复多次流产的话,小丽也没有今天的幸福了”,刘燕燕也感慨说,从这一案例也可以看出,为流产后女性提供咨询服务、促进落实避孕措施、保护流产后女性的生殖健康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