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今年将继续加大民生投入 投7.2亿办十件民生实事
近年来,梅县区持续将70%以上的财力投向民生领域。今年该区从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出发,将投入7.2亿元实施十件民生实事,涵盖民生保障、教育、医疗、养老、环境以及公共设施、公共交通、公共法律服务等领域,投入资金比去年增加2.54亿元。
广泛收集民意 让群众得更多实惠
“今年的民生实事,件件都很实在,贴近民意,体现民生。”在今年梅县区“两会”召开期间,一位人大代表在分组讨论时认为,今年该区加大民生投入,集中力量推进十项惠民工程,将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老人上了年纪,腿脚就不灵便了,以前想过购买保险,但又考虑到会增加家里负担就一直没买,现在政府给老人买意外伤害保险,这是实实在在的惠民政策。”雁洋镇雁上村村民黄伯说,当从电视上看到“为80岁以上老人、60周岁以上的困难群体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被列为民生实事时,他认为民生实事体现了民意。
据了解,自去年冬开始,梅县区各级各相关部门就开始收集群众对政府办理民生实事的意见和建议。在收集过程中,工作人员深入工厂车间、政府机关广泛收集民意,听取了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意见和建议,最终确定了十件民生实事,分别为提高底线民生、推进教育公平、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优化生态环境、保障性住房建设、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提高城区交通便民水平、加强公共法律服务等。
提高补助标准
加大力度改善民生
今年,该区将继续加大民生事业资金投入力度,坚持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同步提升,逐步提高各项补助标准,深入实施十件民生实事。该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从去年的每人每月80元提高至100元;孤儿集中供养水平从每月1150元提高到1240元,分散供养水平从每月700元提高到760元。残疾人生活津贴从每年600元提高到1200元,重残护理补贴从每年1200元提高到180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35元提高到40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从年人均320元提高到380元,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即时结算联网医院从6家增加到12家;提高小学、中学补助标准,新增城区学位3000个;为80岁以上老人、60周岁以上困难群体(低保、五保、优抚对象及“三无”人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同时,扩大省级生态公益林面积6.3万亩,规划建设5个森林公园、1个湿地公园,改造提升梅花山公园;完成770套(户)城市棚户区改造,新开工建设(含租赁补贴)20套(户)公共租赁住房;完成1062户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公共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全面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等。
细化责任分工
做到件件有落实
“每一项工作都有时间安排表、建设内容、投资规模和建设时间等,让负责单位一目了然,这样我们也心里有数。”一位区人大代表对笔者说。
据悉,为了顺利推进十件民生实事,该区落实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挂钩考核责任制,做到事事有人管、有人办,要求各部门制订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每季、每月、每周工作目标和任务,强化一线督查、实地督查,强化问责。在资金筹措方面,优先考虑各项民生工程和重点工程的投入,有力地保障了为民办实事的顺利推进。在实施过程中,该区各级各部门强化协调沟通,同时邀请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全程监督检查,确保工程的落实和质量。目前,该区各项民生实事正有序推进。(许国义 翁尚华 王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