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生物标本馆奇妙日:20万标本免费看

25.11.2015  20:00

11月21日,每月一次的“科普一日游”如期在生科院举行。在我校生物标本馆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用于学校的教学与科研。2013年11月,我校标本馆正式在生命科学学院揭牌。2014年,生科院生物标本馆入选“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自此,生物标本馆每月定期向公众免费开放。

 

揭开标本馆的神秘面纱

据了解,本馆藏有20多万份标本,标本来源于全国各地。目前标本保存室的面积约600平方米。早在50年代,生物系迎来了第一批珍贵的“宝藏”——中华白海豚、丹顶鹤、华南虎等珍稀保护动物标本。

▲生科学生向小朋友科普蝴蝶和蛾的区别

海豚、中华鲟、丹顶鹤、大熊猫、虾蟹等甲壳动物300余种、两栖动物80余种、爬行动物80余种、鸟类300余种、兽类80余种及其他小门类的标本共20万号。各种标本用数量和种类告诉我们,这是一代代生科人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

标本在大类上来分,分为浸制标本和剥制标本。浸制标本,是先将生物定型,然后放置入福尔马林中浸泡,有些标本会用酒精来浸泡;剥制标本,是将留下动物的皮,重新制作支架还原出动物原来的样子

▲对蝴蝶标本兴趣盎然的小朋友

“我要去看长颈鹿!”

▲长颈鹿标本

没错,小朋友口中的长颈鹿标本就是本馆中最引人注目的标本之一了,此标本高达5.1米,属于剥制标本,是由我校师生于1988年春节前后共同完成的。在此之前,生物系都没有做过这么大的动物标本。

▲美丽的蝴蝶群标本

制作剥制标本,首先要把动物的皮剥下来,去肉,保留皮、毛、头骨及四肢前端用于定型,最后用砒霜涂抹皮层内部进行防腐。长颈鹿高达五米,重超过一吨。如此庞然大物,暂且撇开制作长颈鹿内部支架以及整体定型的难度,剥皮剔肉也是一项累坏人的任务。

▲认真拍摄标本的小女孩

制作大型标本的工作既繁琐,耗时又长,单是给长颈鹿剔肉取皮就花去三个多月的时间。最终,师生们用热情和耐心克服制作过程的种种困难,为我们留下现在这些活灵活现的大型动物标本。

▲鸟类标本室

 

显微镜下的世界

除了参观标本以外,大家还有机会前往生科院的实验室,体验一下如何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并且更直观地体验科学的魅力。

▲小朋友在工作人员指导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器官

“我们的科普主要是针对小朋友,让小朋友来实验室里体会用显微镜,制做蝴蝶贴画,这会使他们对生物产生兴趣。”作为工作人员的某大一同学说。

 

老教授亲自上阵

“在老师的课堂上,我认识了以前没见过的花儿,有的花瓣像人脸,还有像猴子的。”一位小朋友谈了自己的收获。其实,小朋友所说的像猴子的花就是周教授在课堂上讲的猴面小龙兰,它会借助自己的外部特征吸引蜜蜂帮助自己完成花粉传播。

▲周云龙教授在讲解科普知识

在科普日活动当中,生科院请来了广受学生欢迎的周云龙老教授给参观者讲课:“我除了能给大学生讲课,我还能给广州市民讲,这种感情是不一样的。这(标本知识)不仅要在校园里面传播,还要传向社会。”周云龙教授更是鼓励小朋友要好好学习,将来到咱们华师生科院读书!

 

小tips

错过了此次游览的人儿们不用着急,标本馆将会每月定期向公众免费开放。出于保护标本的目的,每次游览会有名额限制,报名方式采取网上报名的形式。大家可以在广州市科普中心官方网站(http: http://gzkpzx.org/ )预约参观,若想了解详细的开放时间,也可以关注广州市科普中心的微信公众号(gzkxwx)。下次的科普一日游,可不要错过啦!

作者/通讯员:林子雅 | 来源:华南师大新闻社 | 编辑:郑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