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六号首秀 20颗卫星“天女散花”入太空

21.09.2015  14:08

  9月20日7时01分,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空,顺利飞抵距地球500余公里的太空,并成功将随身携带的20颗卫星以“天女散花”的方式送入地外空间。

  原标题: 一次送入太空20颗卫星 长征六号惊艳首秀
 

  9月20日7时01分,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空,顺利飞抵距地球500余公里的太空,并成功将随身携带的20颗卫星以“天女散花”的方式送入地外空间。这些微小卫星从100公斤到几十克大小不等,分4次被释放,每次只间隔几十秒。

  这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新成员——长征六号的首秀。发射任务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领域的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同时,“一箭20星”也创造了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

  提高了导航精准性,卫星入轨精度可达百米级,好比太空快递能够上门投递

  全长29米的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负责总体研制,是我国新型三级液体运载火箭,主要用于满足微小卫星发射需求。作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首飞箭,其具备全新的结构形式、动力系统、电气系统,自主创新成果达几十项,发射可靠性提高到98%,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当前,全球范围内对微小卫星商业发射的需求愈发旺盛,经济、灵活、便捷的运载火箭被广泛需要。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应运而生。该火箭首次采用我国最新研制的液氧煤油发动机、“三平”测发模式,成功突破高精度控制技术、氧箱自增压技术、燃气滚控技术、箭地一体化快速测发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并按照“通用化、组合化、系列化”思路设计,可进一步提高运载能力,标志着我国在运载火箭现代化、模块化方面迈出坚实一步。

  以往,火箭执行发射任务,需要分段运输至发射场,再在塔架上完成各子级的垂直吊装总装和测试。我国现役运载火箭中,只有执行载人航天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采用了垂直转运模式。而长征六号针对后续卫星发射的需求,在国内运载火箭领域创造性地采用了“三平”测发模式,对现役火箭的测发模式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变革。所谓“三平”,就是在水平状态下,完成火箭整体总装测试、星箭对接和运输起竖。按照设计,采用“三平”测发模式的长征六号,发射准备周期仅需7天,可以适应卫星发射低成本、短周期的需求。

  要将卫星从地面送入几百公里外的轨道并非易事,入轨精度越高,就意味着卫星进行轨道调整所耗费的能量越少,这能有效提高卫星的在轨寿命,也是考验火箭能力的重要指标。长征六号可以实现更高的导航精度,确保卫星入轨精度达到百米级,在浩瀚太空,这就像是“太空快递”能够“上门投递”,其精度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航天专家认为,全新研发的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将对我国未来运载火箭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它的研制成功,对于完善我国运载火箭型谱、提高火箭发射安全环保性、提升进入空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液氧煤油发动机无毒、无污染、高性能,实现了我国火箭动力从常规至绿色的巨大跨越

  长征六号运载火箭一飞冲天,不仅意味着我国航天动力进入了绿色无毒时代,也将我国航天动力推上新高度。

  此次发射不但是长征六号的首飞,也是火箭“心脏”——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的首飞。这款绿色环保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具有高压、大推力、无毒、无污染的特点,能够通过燃烧产生巨大的推力,将运载火箭推向太空。

  研制无毒、无污染、高性能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在重大航天工程上使用,是世界各航天大国长期追求的目标。长征六号使用的液氧煤油发动机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填补了我国补燃循环发动机的技术空白,实现了我国火箭动力从常规至绿色无毒的巨大跨越,开创了我国发动机领域的多个第一。

  这款被形容为“航天新动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使用的推进剂也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优点,平均价格比现役火箭的推进剂低一个数量级。以发射神舟飞船的长征二F火箭为例,如果采用液氧煤油,每次发射可以节约推进剂费用上千万元。

  液氧煤油发动机集多项新技术于一身,突破了高压补燃关键技术80余项。先进的自身起动技术使火箭发动机启动从老式的手摇拖拉机式改为一拧钥匙即能启动的汽车式;大范围推力调节技术使得其具有大范围推力调节能力,如同自动挡的汽车,可以实现无级变速。对于载人航天来说,通过推力调节可以有效降低火箭飞行中的加速度,提高航天员的舒适度,降低对航天员的体能要求,使普通人也有望遨游太空;高压大功率的涡轮泵技术使得“发动机的心脏”涡轮泵成为强劲的动力源泉。液氧煤油发动机的泵产生的最高压强达到500个大气压,相当于把上海黄浦江的水打到海拔5000米的地方;多次试车技术让液氧煤油发动机具有多次工作的能力,可以在此技术基础上研制重复使用的发动机,使运载火箭实现天地间往返的可重复飞行。

  除了长六火箭以外,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中的长征五号、长征七号也将使用120吨的液氧煤油发动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院长谭永华认为,“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研制成功,将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月球探测工程以及下一步深空探测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多星发射能降低发射、运载成本,犹如品质依旧上乘的特价旅行,市场前景大

  此次长征六号首飞,搭载发射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国防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研制的20颗微小卫星,主要用于开展航天新技术、新体制、新产品等空间试验。

  “这20颗卫星都不大,最大的开拓一号卫星,才100多公斤重,而最小的子星只有几十克,比一部手机还小。”长六火箭主任设计师张晓东介绍。

  “20颗卫星被分成3层,像金字塔般排列。”长六火箭副总设计师周遇仁说,这样的多星布局设计,是为了确保卫星分离速度、方向各不相同的情况下分离安全。

  “一箭20星”并非为了显摆酷炫,市场这块大蛋糕才是这次发射的最大甜头。上世纪80年代,我国首次实现一箭3星发射技术,后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也曾多次开展一箭多星的国内国际发射任务。一箭多星发射可以充分利用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余量。

  用物美价廉形容这次的多星发射最合适。据航天专家介绍,发射低轨道卫星的运载火箭要比发射高轨卫星的火箭花费少,而小卫星一般采用500公里以下高度的轨道就够了。同时,多星发射还能进一步降低单颗载荷的发射成本。目前,卫星研制小型化、模块化、集成化是国际卫星研制的一个基本趋势。多星发射犹如品质依旧上乘的“特价旅行”,价格诱人因而客户愿意尝试,而且对于火箭来说,客户越多,每颗卫星的费用就越低。

  “将来,商用图片、纪念品、超高空气球、区域通讯中继等都将成为我们火箭服务的对象。”周遇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