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增长型城市!2020,东莞继续爆发!

13.01.2020  17:23

1月9日

市委十四届十次全会召开

全会报告指出

东莞将深入推进发展空间拓展工程

加快建设 【精明增长型城市】

集约发展+疏密有致

精明增长”+“紧凑城市

东莞将全面整合城市空间资源要素

用足用活存量空间

促进城市资源结构有序重组和效益最大化

▲东莞中心区,全媒体记者 郑志波 摄

其实,早在2019年

东莞市政府“一号文”将“拓空间”作为

东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任务

随后,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举措

编制规划、收储整备、城市更新、盘活整治

……

经过这段时期来的深耕

成效多多,亮点满满

今天小编为大家梳理一下

1

◆◆关键词:土地整备◆◆

土地收储整备

是落实城市空间规划的重要载体

也是严格节约集约用地

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8个试点项目+1076亩

东莞创新路径与方法

加强土地整备工作

科学制定土地供应计划

28个试点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滨海湾海岸带示范建设

中堂开达玩具厂综合整治等项目

已进场施工或部分见效

大力推动土地统筹整备

完成市级土地收储1076亩

镇街(园区)收储纳入

市土地储备库10731亩

盘活用地11588亩

CBD土地整备刷新“东莞速度

过去一年

东莞全力推进中心城区

一心两轴三片区”规划建设

东莞国际商务区(CBD)

完成规划方案并启动全球招商

通过成立现场指挥部统筹规划

创新协调机制,并联式同步推进

效率大大提升

仅用了短短6个月的时间

就完成了水涧头拆迁安置土地整备

CBD土地整备刷新了“东莞速度

600米摩天大楼、5座地铁站

国际购物中心、国际学校

金融科贸区、总部运筹区

… …

这个面积约2.14平方公里的地方

将被打造成东莞靓丽的城市名片


沉睡3年地块7个月盘活

莞惠城际寮步站TOD地块

自2016年完善手续后,迟迟无法推出

影响了整个片区的规划落实

去年聚焦“拓空间”以来

土地收储政策利好,市镇村三级利益

拓空间”总指挥部的组建

丰富了对资源统筹的职能和手段

仅用7个月就成功供地

刷新了土地收储的“东莞速度

按照规划

莞惠城轨寮步站TOD综合发展区

将打造集文化、体育、商业、居住等

多功能于一体的轨道站点综合开发地区

▲莞惠城际寮步站TOD项目效果图

2

◆◆关键词:“工改工” 城市更新◆◆

盘活存量土地

推动土地资源循环节约集约利用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统筹推进城市更新

利用“工改工”“工改商”“工改居”政策

加快旧村、旧厂房的拆建改造

东莞的城市更新按下“快进键

完成“三旧”改造8181亩

新增实施改造11702亩

标志性的更新片区和项目

接二连三出现在市民眼前

水涧头村

作为东莞国际商务区内唯一一条城中村

村水涧头村原址将建中央公园

亨美社区

亨美社区地处东莞新城市中心区

将结合产城融合、生态乐活、智能智造等理念

打造成东莞行政中心区现代化的社区

寮步横坑

寮步横坑社区综合体产业园

拟投资16亿元

推动万荣工业区进行“工改工”改造

将占地175亩的万荣工业区

建设成为49万平方米大型综合体产业园

长安厦岗

长安知荣服饰创新中心项目

通过推动厦岗社区知荣制衣有限公司

工业园区“工改工”项目

盘活旧厂房

打造长安镇西部片区高端产业园

项目总建筑面积达60万平方米

7栋高端高层厂房,最高楼高32层

将成为长安的标志性建筑物

总建筑面积达60万平方米

3

◆◆关键词:TOD开发◆◆

结合轨道交通沿线及站点建设

科学规划布局产业、居住和公共空间

引导空间资源向轨道TOD地区集聚

推动重点产业、公共交通、公共服务等

向TOD周边及圈层地区集中投放

去年完成东莞火车站、东莞西站等

17个站场TOD综合开发规划编制

目标打造一批“轨道+物业”

“轨道+社区”示范性项目

虎门高铁站TOD

实现广深港高铁虎门站、穗深城轨虎门站

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虎门站无缝对接

根据规划

扩建站房1万多平方与现有二层候车厅连通

外围为高架市政广场

两者周边将建成不同类型的高层综合体

将虎门高铁站打造成为站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

东莞火车站TOD

东莞火车站TOD将打造成以商贸为主导

商业服务为特色的一个综合功能片区

定位为东莞市东北部发展新核心

松山湖北站TOD

去年9月份开工的松山湖万象汇项目

位于松山湖CBD核心区域

属于松山湖北站TOD综合体项目

占地4.41万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

业态包含商业、写字楼、酒店及公寓

并以“盒子+公园+街区”的形式呈现

两栋塔楼高度分别为240米、130米

建成后将成为松山湖片区

乃至东莞市最优质的商业综合体之一


“轨道+物业”

轨道交通大厦将于今年8月交付使用

其地处东莞国际商务区核心地段

包括5层商业裙楼和46层甲级写字楼

有超5.6万平方米办公面积以及

3.59万平方米商业面积

地下直通地铁+城际换乘站点

实现地铁城轨无缝换乘

具备打造地标物业的优良条件

▲地处东莞大道与西平二路交汇处的轨道交通大厦。记者 陈栋 摄

4

◆◆关键词:重大平台◆◆

用好增量和盘活存量

坚持节约集约原则

推动新增用地向重点发展区域倾斜

以滨海湾新区、松山湖高新区

水乡功能区、银瓶创新区等

重大平台开发打造高品质新空间

松山湖高新区

加快建设松山湖科学城

对松山湖科学城进行规划范围调整

持续推动重点项目落地

落实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项目

及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相继动工建设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全媒体记者 郑家雄 摄

▲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项目效果图

滨海湾新区

过去的一年

滨海湾新区签约多个项目

紫光芯云产业城、OPPO智能制造中心

欧菲光电影像产业、正中创新综合体等项目

列入省、市重大建设项目

均已顺利完成供地并开工

并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创新土地资源统筹政策等等

▲滨海湾新区

▲紫光芯云产业城项目一期

▲OPPO智能制造中心

水乡功能区围绕城市发展格局

着力推进拓展优化空间

围绕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培育现代产业集群

签约了多个重大项目

推进水乡功能区建设高质量统筹发展

▲东莞水乡科创中心

银瓶合作创新区

充分发挥地缘优势、空间优势和生态优势

高质量打造智能制造新高地

山水辉映、产城融合的生态智慧新城

完成海绵城市规划编制

粤海产业园一期建成开园

▲银瓶合作创新区高质量打造生态智慧新城

5

◆◆关键词:文物活化保护◆◆

积极利用、保护历史风貌区、历史建筑

激发城市旧空间新活力

引进社会力量参与文物活化保护

发挥文物的多重价值

传承城市的历史与文化

鳒鱼洲

鳒鱼洲是东莞改革开放的起源地之一

沉寂多年,荒芜破败

厂区有多6处建筑被纳入东莞市历史建筑名录

还有33栋建筑属于I、II类保护建筑

▲鳒鱼洲,是“世界工厂”与“岭南水乡”的代表性样本。记者 郑志波 摄

东莞大胆实践、敢于创新

去年重启鳒鱼洲开发

既是对历史建筑物的保护与利用

更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


这里将打造成为

一处历史与现实完美融合

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

事业与生活同频激荡的

东莞文化新地标”!

24小时不落幕”的文化交流场所

原东泰饲料厂实验室、筒仓将被保留

未来,鳒鱼洲将联动可园、金鳌洲

岭南美术馆、工农8号、下坝坊等地

助力东莞“三江六岸”地区建设


东莞记忆项目

位于市中心区

莞城和万江交汇处

依托东莞水道、综合万江

莞城区历史文化资源

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为出发点

通过功能活化、建筑修缮

风俗风貌修复等措施

打造集步行、骑行、船行等

多种体验于一体的特色文旅路线

目前已完成项目方案

正在加快推动首开项目落地实施

2020年,东莞砥砺前行

提出将深入推进“拓空间

加快建设精明增长型城市

一要践行科学经营城市理念

二要完善配套政策体系

三要加强重点地区重点领域攻坚

一要践行科学经营城市理念。

要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引领作用,科学布局和建设各种公共空间和公共产品,研究合理降低城市运营管理成本,促进城市规模适度可控、城市格局不断优化、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城市经营良性循环。

要进一步加强土地整备工作,加快建立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与城市经营平衡关系,通过推动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带动提升周边地块综合价值。

要科学制定土地供应计划,科学安排土地市场有效供应,对重大平台、五大流域、轨道交通 TOD 站点周边等重点区域适当增加土地供应弹性。

要加快推进土地复垦复绿,深入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充分盘活现有存量低效用地,采用多种方式解决历史欠账问题。

要积极探索历史风貌区、历史建筑的保护及活化利用模式,引进社会力量参与文物活化保护,发挥城市文物的多重价值,推进城市修复,因地制宜,处理好拆建与“微改造”的关系,让旧城市空间激发新活力。

要正确处理好经营城市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关系,避免房价过快上涨影响产业竞争力和城市吸引力。

二要完善配套政策体系。

要以建设省改革创新实验区为契机,加快构建更完整更具可操作性的拓空间政策体系。

要继续破解土地收储中利益分配平衡的核心问题,探索实施不同收储模式下的利益分配形式,以市镇村三级利益共享凝聚拓空间的合力。

要进一步完善城市更新政策体系,出台具体细则、优化办理流程、简化审批资料,激发城市更新特别是“工改工”的市场活力。

要严格控制工业红线,严防利用工业红线内土地资源变相发展房地产,提高工业空间使用效率。

要继续稳定工业厂房租赁市场,为制造业提供低成本的承载空间。

三要加强重点地区重点领域攻坚。

要主动对接广州、深圳,紧密围绕穗莞、深莞产业协同发展目标,拓展一批高品质空间载体,保障临穗、临深片区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

要加快推进 TOD 综合开发工作,抓紧完成线站位已稳定站场 TOD 规划编制,加快推进城市轨道 TOD 土地收储和出让工作,尽快打造一批“轨道+物业”“轨道+社区”示范性项目。

要将“工改工”作为今后城市更新的主攻方向,以低效镇村工业园改造提升为突破口,实施“工改工”三年行动计划,今年全市完成“工改工”7500 亩,每个镇街按镇村工业园区面积分配任务,至少完成 150 亩。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利用好建设省改革创新实验区的政策红利,综合运用简政放权、财政奖励、税收优惠、租金补贴等手段,打好政策“组合拳”,加快项目审批效率,提高市场主体积极性,推动“工改工”取得更大实效。

2019年,在“拓空间”加持下

东莞城市更新持续在优化!

2020年东莞将建设精明增长型城市

我们相信,东莞会再次爆发!

湾区都市、品质东莞

我们的家园会越来越美丽!

更多资讯请进群分享

当前群聊已超过100人只可通过邀请进群

请添加小编微信邀请进群

(东莞时间网小编微信号:byjt0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