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祭潮汕抗日阵亡将士 3位抗战老兵来到现场

22.12.2015  11:29
原标题:冬至日祭潮汕抗日阵亡将士

  揭阳市玉窖镇大脊岭抗日遗址祭奠仪式现场。

  在潮汕地区,有“过冬纸”的习俗,即在冬至前后祭拜缅怀先人,寄托哀思。

  12月20日上午,在潮汕关爱抗战老兵志愿队的组织下,来自潮汕三市以及广州、汕尾、梅州、河源等地的志愿者等200余人齐聚揭阳市玉窖镇大脊岭抗日遗址,纪念公园祭奠在抗战中扼守大脊岭阵地三年的阵亡将士忠魂。

   老兵回到当年战场

  在祭拜仪式上,共有3位抗战老兵来到现场。

  其中,参加过当年的大脊岭、现在家住揭阳五经富镇的老兵陈俊光在志愿者的陪同下,早早来到了距家60公里左右的现场。

  “这里以前在我战斗的时候是荒山野岭,现在修建了纪念公园以及纪念碑,很好,很好……也很高兴大家来祭拜我的战友。我当年是日军枪口下的幸存者,现在能在这里,心情无比激动。”陈俊光老兵说,他如今年事已高,但经常怀念在那些年的战斗中牺牲的战友。

  抗日战争时期,大脊岭成为了潮汕地区抗战的主战场。大脊岭是揭阳市与潮州市潮安县分界的大山,横跨两地,地势高耸,主峰海拔273米。抗日战争时期,这里作为揭阳的东部门户,又有沟通闽、粤的重要通道揭安公路在其南岭之下,可谓是战略要地。

  据当地史料记载,1938年6月,日本侵略者在南澳登岛,随后汕头和潮州相继沦陷,日伪军企图进犯揭阳,进而占领揭阳、普宁、丰顺、惠来等潮汕腹地。当时,国民革命军独立二十旅、一八六师和共产党领导的“揭阳青年抗战同志会”及揭阳当地政府、人民依托大脊岭等险要地势,布设防线,阻止日寇西犯。从1940年至1943年,日寇多次集结兵力大规模进攻大脊岭,抗战将士共击毙日伪军3300多人,也有2200多名抗战将士殉国。

  2011年,玉窖镇政府将由当地普庆善堂组织收尸队掩埋的2200具抗日将士尸体的原“抗日将士墓”迁移至桥头村红山水库西北侧。

  目前,大脊岭上仍保存有大量抗战时的壕沟、猫耳洞、战时深沟通道,还有营房遗址、碉堡遗址和瞭望哨遗址。在祭奠仪式结束后,也有部分前来祭奠者参观了这些工事。

   汕头志愿者挖掘出这段历史

  志愿队副秘书长曾健鹏告诉记者,大脊岭这段历史的发掘算是机缘巧合。

  2013年3月,天涯论坛上一条名为《一个抗日老兵的心愿》引起一位名为“蟋蟀”的志愿者注意,发帖人是阳江老兵施宗羡的孙女,说她爷爷想到当年战斗过的地方——潮州洋铁岭看看并祭拜战友。

  志愿队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经过一周的寻找,在潮州枫溪镇找到了洋铁岭,并与施宗羡老兵取得联系。一周后,身体健康的施宗羡便在家人的陪同下前往潮州洋铁岭凭空祭拜,并向志愿者讲述了他记忆中当年战斗的情形以及自己如何幸运逃生。

  施宗羡老人当年驻守洋铁岭,就是大脊岭的前沿阵地。

  2013年中,在揭阳星空论坛的一条贴子提到了大脊岭的“抗日将士墓”迁墓,曾健鹏在看到之后便与另一志愿者林少忠前往大脊岭探访。当时山路陡峭且泥泞,他们徒步来到山上,山上莲花古寺60多岁的看门人向他们讲述了他听父辈讲诉的历史,并告诉他们,莲花古寺便是原先的指挥所。在山下的官硕乡,一位名为李昭桂的村民也向他们讲述了这段记载于官硕乡志的历史,并在当地人的指引下,他们找到了迁墓后的“抗日将士墓”。

  2013年冬至,在志愿队的安排下,施宗羡老人再次来到潮汕,与志愿队一道在烈士墓前祭奠。至此,冬至祭奠烈士的传统便在志愿队中流传下来。

  2013年11月,曾健鹏以个人名义给揭阳市委市政府写了一封挂号信,呼吁重视大脊岭抗战历史,并为这场坚持了三年的战役遗址立碑。2014年初,揭阳一位副市长与曾健鹏联系,表示时任市委书记对此事已经作出批示,市里正在研究方案。2014年,揭阳市政协也有提案呼吁政府重视此事。

  2014年9月20日,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副省长邓海光等到玉滘镇调研时,对大脊岭抗战遗址给予高度评价,并要求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前尽快修复大脊岭抗战遗址和将士墓,做到“修旧如旧”,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这座于今年8月建成的纪念公园占地3000多亩,投入资金800多万元,建成3000多平方米的纪念广场和高13.8米的大脊岭抗战纪念碑,修复4座烽火台及壕沟、碉堡等战斗工事;在莲花山下建设了高9.42米、宽15.46米的大脊岭抗战纪念公园大门;修缮了老将士墓,拓宽墓前广场,立碑铭记;建设了通往纪念广场的2公里长、7米宽的水泥路。 (许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