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夏季儿童烫伤高发 3岁孩洗澡烫伤

16.06.2014  18:38

原标题: 申城夏季儿童烫伤高发 3岁孩洗澡烫伤

图说:烧伤或烫伤后的首要措施是局部降温。网络图

  【新民网·独家报道】妈妈刚往澡盆里倒好热水,一转身再去取冷水的工夫,3岁的毛毛(化名)就自己坐进了滚烫的热水里,造成皮肤30%面积浅二度烫伤;爷爷泡好的绿水热气腾腾,2岁多的晨晨(化名)伸手去拿,不料,茶水翻倒直接洒在脸部和胸口,疼得孩子哇哇大哭。

  新民网记者今天(6月16日)从沪上多家医院了解到,进入夏季以来,被烫伤的小患者数量明显增多,其中以2-3岁的儿童最为集中。医生提醒,夏季是儿童烫伤的高发期,父母第一时间处理不得当,误用民间土方,反而会使情况变得更糟糕。

   2-3 岁小孩最易烫伤 热水常闯祸

  “夏天天气炎热,人们衣着较少,皮肤外露较多,一旦与热源接触,很容易造成皮肤烧伤或烫伤,这其中,小朋友最危险,被烫伤的最多。”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主任郇京宁教授做了一项统计:2013年全年门急诊数为106584人次,其中7-9月份门急诊数为31088人,占全年的三分之一,而这其中又有近一半的患者为12岁以下的儿童。

  记者了解到,从今年6月起,该院门急诊收治的烧烫伤患儿就逐渐增加,几个情况较为严重的患儿还在住院。3岁的毛毛就是其中一个。当时,妈妈正在为他准备洗澡水,刚往澡盆里倒好热水,还没来得及把冷水兑进去,毛毛自己就坐进了澡盆,造成屁股、下肢等部位30%面积烫伤,不得不住院治疗。

  郇京宁说,烫伤的小患者中2-3岁最为集中,“他们刚刚学会走路,大人一不注意,就容易被烫伤”。在他诊治的病例中,像毛毛这样被热的洗澡水烫伤的不在少数,而被打翻的热水、热汤、热粥等烫伤嘴巴、面部、胸口等部位的则更多一些。这部分小患者大多是趁大人不注意,伸手去拿热的东西,不小心打翻,洒在嘴巴、脸上,再流到胸口、身上等部位。”

  郇京宁提醒,父母不要让孩子独自面对这些热的液体,烧菜、端热汤的时候,也一定要孩子远离厨房,避免烧烫伤;为孩子洗澡、洗脚时,务必先放冷水再加热水,温度调节适合后再将孩子带到水盆前。

  另外,医生也表示,因为好奇而触碰蚊香被烫伤、拿钥匙触碰电源造成电烧伤等情况也时有发生,家长也需特别注意。

   冷水冲洗紧急处理 涂牙膏、酱油不靠谱

  郇京宁告诉记者,孩子被烧烫伤,父母们往往不知道如何是好,手忙脚乱,“有给孩子涂牙膏的,涂酱油的,都说是老人传下来的老方法,其实可能反倒会加重病情”。

  医生提醒,孩子一旦烧烫伤,家长切莫在创面上使用牙膏、酱油、以及“老鼠油”等所谓的民间土方,此类物品会造成创面细菌感染,并有可能加重烧伤深度;也不能涂抹紫药水、碘酒等有颜色的外用药,以免就医时影响医生判断创面深度。

  “烧伤或烫伤后的首要措施是局部降温,即冷水疗法。” 郇京宁表示,冷水可迅速将局部热量散去,以降低创面残余热量对深部组织的伤害。父母可就近使用自来水冲洗烧伤部位10-15分钟,如果疼痛仍然较重,可延长冲浸的时间,直到没有痛与热的感觉后再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等轻轻遮盖烧伤部位,尽快送医院救治。

  “一般的自来水完全可以使用,不用担心因此而引发感染。如果没有自来水,井水、河水也可以使用。” 郇京宁说,若有衣服不易脱除,可以一边进行冷水冲洗,一边用剪刀小心剪开。

  另外,也有家长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孩子烧伤面积较大,会严重口渴。郇京宁提醒,这时不可随意给病人喝白开水或饮料,这样做可能会导致水中毒或急性胃扩张。正确的处理方法应该是酌情给患者口服含盐饮料,并及时送到具有烧伤专科的医院进行静脉输液等进一步治疗。(新民网记者 李若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