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远民间艺人姚旭东——30年练就碗筷奏乐绝活

22.08.2014  11:17


姚旭东在表演碗乐。

  ●本报记者  王玉婷 见习记者  黄  焱  实 习 生  杨锦钰

  一双竹筷轻快地跳跃在34个大小不一、厚薄有别的瓷碗间,传来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的乐音。不论是革命老歌,还是流行歌曲,或是外国民歌,平远大柘民间艺人姚旭东演绎起来都得心应手。在他看来,“碗乐”的发掘纯属意外,坚持却是因为梦想。

  “泥水木匠,油漆画像,弹琴吹唱,做厨雕花。”这是姚旭东对自己过往61年人生的总结。他告诉记者,从13岁起,音乐就贯穿于他的生活。先是学吹箫、拉二胡,后来跟南洋回来的木匠师傅学打扬琴,音乐天赋使他善用多种民乐乐器。

  说起碗乐的创意,姚旭东坦言是缘分。“当时我在做厨时偶然发现,每个碗敲击出来的声音都不一样,而且音色很特别,就萌生了用碗来奏乐的想法。”姚旭东说,由于父亲曾是平远莲华瓷碗厂的工人,所以他从小就接触到很多瓷碗。对音乐的热爱,加上对瓷碗的认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便开始了瓷碗乐的快乐之旅。

  “找碗是最难的。”姚旭东说,每个碗因为大小、质地、厚薄不同,敲出的声音也不同。音乐中有7个大调和5个小调,都得准确地找出来。起初因没有电子定音器来测定音调,只能全凭听觉判断。“带一双筷子,一个小电子琴。敲一下碗,弹一下琴,然后开始物色合调的碗。”家里、单位厨房里、朋友早餐店里的碗,几乎都被他试过音。他的妻子笑说,姚旭东只要看到瓷器就会不由自主敲一敲。目前,姚旭东已淘到了30多个瓷碗,音域可跨3个八度。

  姚旭东的碗琴是按照扬琴的摆法,从左到右排列,碗的口径依次增大,音从高到低。因为碗间的距离较大,为了保证音律的连贯性,他不得不苦练速度。他每天都会花几个小时练习打扬琴,技艺娴熟了,就在碗上“深耕”。起初因为敲击的力度把握不好,他经常把瓷碗敲碎,为此他很心疼。“至少敲碎过几百只碗,不是吝惜碗钱,而是碗被敲碎了,这个音的碗就又要费一番工夫去寻找。”

  后来,姚旭东的碗乐“处女秀”在平远第二届音乐大会上一鸣惊人。用十几个瓷碗敲出的《八月桂花遍地开》曲调悦耳动听,让场下的观众惊叹不已。他还到北京、上海、香港、澳大利亚等地演出,得到了李岚清、黄华华、徐沛东等领导和音乐家的高度评价。此外,他曾荣获深圳首届社区文化演出一等奖、深圳第四届艺术大奖赛金奖。去年,他还获北京第八届文博会最佳特色演出奖。

  姚旭东有个梦想,“组建一支青花瓷乐队,用梅州青花瓷制作的各种乐器演奏汉乐,让梅州音乐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