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人团队批量生产骗局 月赚500万(图)

09.06.2015  14:32
广州增城警方打掉以销售保健品为名的特大电信诈骗团伙

丰胸、增高、减肥,诈骗团伙编织“美丽”谎言;疏通血管、激活细胞、排出毒素,特制“秘药”动辄花费过万;威胁法院起诉、扬言公开隐私,骗子步步紧逼层层设套。一个个精心设计的剧本,一笔笔价格高昂的费用,背后暗藏着一个企业化运作的电信诈骗犯罪集团。日前,广州增城警方在“3+2”专项打击整治行动中,打掉一个以销售保健品为名的特大电信诈骗团伙,抓获诈骗企业法人代表、总经理在内的33名犯罪嫌疑人,缴获涉案单据、手机、电脑以及伪劣保健品一大批。

误信朋友圈女子落入“排毒”陷阱

2015年3月,家住增城新塘的黎女士偶然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一则保健品广告,广告中宣称其公司的产品不仅具有减肥瘦身的功效,还能够排毒养颜。抱着试试看的心理,黎女士拨通了广告中留下的客服电话。接电话的客服很热情,在详细询问黎女士身体情况后,声称黎女士的体内有毒素积累,需要排出毒素才能恢复身体健康,并且细心地为黎女士开出了一个中药药方。由于提供的药方并没有收费,而且所开的几味中药也确实还比较靠谱,这家所谓的“健康咨询”公司取得了黎女士的信任。

几天后,客服主动打来电话,听黎女士说服药效果不佳,对方随即推荐了一款2000元左右的药品,说配合服用方能将黎女士体内的毒素排出。一听到又要花钱黎女士心中有些打鼓,不过对方又说,药品可以货到再付款,这才打消了黎女士的顾虑。快递将药送到了家中后,客服又打来电话细心叮嘱黎女士服药时间、饮食起居等注意事项。感觉这些客服比医生还要专业,黎女士渐渐地被“健康咨询”公司洗脑,对客服的各种说法深信不疑。

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周里,黎女士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排出毒素,客服推断黎女士身体情况特殊导致毒素残留子宫内不能被排出,如果不及时排出将会对子宫造成严重损害甚至诱发癌症,到最后不得不切除子宫。被吓坏了的黎女士立即按照对方的要求汇去了1.2万元,拿到了几颗栓剂,对方还特意叮嘱黎女士不要去医院检查也不要告诉自己的亲友,以免影响治疗。之后黎女士又陆续接到了公司自称是某某医疗机构“主任”、“院长”的电话,以其体内毒素残留严重,必须马上服用另外配制的产品治疗为由,连哄带吓地令黎女士先后将6.3万多元“药费”转到了对方的银行账户。

在使用了对方第四次寄来的包括栓剂在内的一些药品后,黎女士居然真的排出了一些异物,但是却出现了腹痛、感染等症状,来到医院一检查,连医生都被吓了一跳,立即要求黎女士住院治疗。原来由于使用的栓剂有很强的刺激性,黎女士的皮肤已经被灼伤,并出现了感染,而排出的所谓异物,都是灼伤后褪掉的老皮。直到这时黎女士才发觉上当了,于是报警。

诈骗团伙办公地点

300人诈骗团队企业化运作

接到报警后,增城警方立即展开调查。由于黎女士和嫌疑人之间都是通过电话联系,产品也都是通过快递收发货,民警只能根据事主提供的有限线索入手排查。经过一系列艰苦工作,警方认定黎女士收到的所谓特制药品,都是一些假冒伪劣产品,而这起诈骗案的背后,是一个专业性强、分工明确且具有一定规模的诈骗团伙。

警方的线索指向了天河区黄村的一间健康咨询公司。该公司位于一个商务园区中的一栋写字楼内,公司的注册信息显示其业务是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并不具备销售药品和保健品的资质。民警长时间在附近蹲守观察,发现该公司每天都有很多人进进出出,公司的玻璃门被磨砂纸贴了起来,看不到里面的具体情况,但靠近时可以听到公司内繁忙的电话铃声。

经过一个多月的侦查,在掌握确切证据后,4月30日,警方果断出击,当民警敲开公司大门后,眼前的景象让民警叹为观止!公司内部被分成了五个独立隔间,除了一间会议室外,另外四间办公室全部摆满了办公台,每张办公台都有编号,台上配备一台电脑和一部声讯电话,很多话务员正带着耳机热火朝天地打电话,浑然不知警察已经走到了他们身边。民警经过初步清点,现场包括经理和后勤人员在内有近200人。然而,这还只是该诈骗集团其中的一个办公地点,民警根据嫌疑人的交代,在商务园区内的另一栋写字楼内找到该团伙的另一个办公地点,与上个窝点结构类似,这个办公地点居然还有一个100余人的电话诈骗团队。

随着现场调查的深入,整个公司的架构浮出水面。诈骗集团在商务园区内租下两个办公地点,分别注册两间公司,每间公司聘请一名法人代表,全权代表股东管理公司。企业法人的下一级是业务经理,负责公司的具体业务,每个经理管理一个部门。部门内又分成2-5个业务组,每个组约有15名左右的话务员,由一名组长负责监督管理,小组与小组间环环相扣,互相竞争又互相配合。此外,财物、水电、网管、电商跟单等后勤部门一应俱全,整个诈骗集团如同一套完整的流水线,批量生产骗局!

最终,民警在两间公司内共带走33名犯罪嫌疑人,现场缴获快递单、作案用电脑主机、服务器、声讯电话以及假冒伪劣保健药品一大批。

月投广告费50余万精准定位“目标客户

诈骗公司的内部被划分成不同的部门与组别主要是为了形成竞争,而竞争也是这个诈骗团伙薪酬制度的核心。以普通话务员为例,每月底薪大约1500元,“销售额”超过5000元可以拿提成,销售额越高且在小组内的排名越靠前,提成比例也越高,最多可拿到个人当月销售总额20%的提成。组长、业务经理不直接参与接打电话,他们的薪酬除了底薪部分外,与小组或部门整体绩效排名直接挂钩。有了这样的薪酬制度刺激,整个诈骗团伙为了取得“漂亮业绩”可谓蛮拼的。据团伙中的一名业务经理供认,团伙每月净销售额大约在500万元左右,一个普通业务经理平均每个月也能拿到7万元左右的“工资”。

而如此庞大的诈骗组织,每个月的开销也很惊人,除了支付房租、水电、电话费、员工工资外,公司每个月最大的一笔投入便是广告费用。据公司的一名负责人供述,他们每个月仅用于各大互联网平台上推广的费用就高达50万元,这50万元他们认为花得“很值”。按照这名负责人的理解,这笔投入与其说是在推广公司品牌,不如说是为了精准定位“客户”,因为看到广告后主动来电咨询的,都是对他们产品宣传的某种功效有需求的人,只有了解客户的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

此外,两间公司共用一个话务组,这个话务组负责接听客户第一次的来电咨询,并不对客户实施诈骗,他们主要是为了搜集客户资料,之后再把这些目标客户的资料分发给各个回访小组实施下一步的诈骗。案件中第一次为黎女士开出那个中药配方的其实就是这个话务组。

培训手册揭秘骗术“三板斧

经过审讯,警方进一步掌握了该诈骗团伙的作案细节。诈骗集团通过话务组收集客户信息提供给回访组,然后回访组再逐一打电话进行“售后回访”,小组成员分别扮演“客服”、“主任”、“院长”等角色,以激活细胞、疏通毛细血管、排出体内毒素等理由,吓唬事主购买他们所谓的特制药品。

此外,骗子们为了取得事主的信任,还会要求事主发来一些身体局部的照片,或要求事主去医院做一些检查,再由所谓的“专家”来为事主分析照片或检查报告的情况,然后对症调配特效药,当然这些药品全都价格不菲,动辄上万元。最后当有些事主醒悟过来时,骗子就以药品已经调配好为由,威胁事主如不付款,便提交电话录音等内容向法院起诉,并且还要在网络上公开事主的个人信息。一些事主由于担心“惹麻烦”,最终还是将钱汇给了骗子。

而事实上,这些所谓“专家”独家调制的“特制药品”,不过是些来路不明的劣质产品,一些产品甚至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如案件中嫌疑人让黎女士使用的栓剂就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嫌疑人为了制造一种排出“毒素”的假象,竟然开出能灼伤皮肤的刺激性药物,导致事主皮肤脱落,让事主误以为是排出了毒素。为了骗到钱,团伙成员无所不用其极。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办案民警在现场发现了一张员工守则,守则中的第一条便是“不得伪装成主任、院长等身份向客户推销产品”。

为了保证“工作质量”,这个诈骗团伙还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员工上下班要打卡,进入工作间后不得携带自己的电话。组长要监听每个话务员的电话,每天中午还要召开小组会议,了解情况并给出指导意见。此外,每个话务员上岗前都要接受培训,为了促使新手话务员尽快熟悉业务,诈骗团伙编制了大量的对话剧本、套词,甚至总结出了一套诈骗秘籍,秘籍的大体思路是不管推销什么产品,套路无外乎“疏通、激活、排毒素”这“三板斧”,然而就是这“三板斧”骗子们却屡屡得逞。警方初步掌握,该团伙诈骗的事主分布在全国各地,据估算,受骗人数可能过千人。据办案民警介绍,直到现在每天都还有很多被蒙在鼓里的事主向诈骗窝点的座机拨打电话咨询。

目前,警方已核实案件150余宗,30余名人员因涉嫌电信诈骗犯罪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查中。

(徐睿智 张毅涛 编辑:小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