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3月1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01.03.2016  08:54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6年3月1日起,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延伸阅读:

   央行为何这次只有降准,而没有降息?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6年3月1日起,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最近,国内外多个媒体预测中国央行2016年第一季度将再度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准),甚至有媒体预测央行将降准50点。如今央行年底降准这一靴子终于落地。

  盘点2015年,央行此前已降息5次、降准5次,存款准备金率由年初的20%降至17%,已属罕见,为何赶在2016年第一季度又再次降准?

  最直接的原因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市场上流动的资金不够用了。

   1. 经济增速放缓,形式不容乐观

  2015年,经济增速下滑,经济数据不断恶化。第三季度GDP破7,增速为6.9%,是2009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新低;也是1993年,非金融危机时期,最慢的增速。

  此外,生产持续扩张但扩张减缓,库存去化长路漫漫。制造业PMI连续4个月低于临界值水平,11月官方制造业PMI报49.6%,比上月小降0.2个百分点,创下2012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准。不仅如此,铁路货运量和发电量均出现大跌,全国接连曝出大规模的企业倒闭、老板跑路、工人维权等现象,一系列数据显示,经济下滑形势严峻。

  经济表现持续低于预期,货币政策需要更大的放松力度才能有效保增长。为了应对经济下滑,央行现在宣布降准释放资金,可以增加银行可用资金,全面降低市场利率,刺激经济增长。

   2. 房地产泡沫严重,去库存压力大

  房地产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著名财经评论人叶檀就曾表示“房地产兴就是中国经济兴,房地产衰中国经济衰”。可是事关中国经济发展的房地产却库存积压严重。

  根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2015年10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已增至68632万平方米,按照我国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计算,可供2亿人口居住。

  而有专家认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远远低于待售库存的实际规模,我国楼市库存实际规模约为140.9亿平方米。即使未来不增加新增土地供应、销售保持旺盛态势,按照2013年历史最高销售记录(13亿平方米)估算,全部库存也要10年以上才能消化完毕。

  消化房地产库存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因此通过降准进一步提升市场流动性,更直接地降低融资成本,从而带动房地产市场好转、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就再自然不过了。

   3. 资金面紧张,市场面临流动性压力

  央行2015年12月15日公布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显示,2015年11月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余额为25.56万亿元,环比大减3158亿元,创历史上第二大降幅。简单说,外汇占款是央行等金融机构为了兑换外币而投放的本国货币(人民币),从而客观上增加了市场上流通的人民币数量。所以如果外汇占款减少,表明资本外流,国内面临流动压力。

  为缓解资金流动性压力,12月24日央行进行4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维持于2.25%。另外,公开市场24日有300亿元逆回购到期。但是这些资金支持力度远远不够,解决不了目前的流动性问题,所以降准势在必行。

   4. 美联储加息,人民币面临持续贬值压力

  美联储12月16日宣布美元加息,美元面临继续升值动力,导致一些资金回流,部分新兴经济体面临资本急剧外流、股市下跌、货币贬值、外债偿还压力增大等挑战。90年代后美联储的三次加息,都带来新兴货币的大幅贬值。美元此次加息后,阿根廷货币比索(ARS)应声下跌,日内最大跌幅高达41%;阿塞拜疆货币瞬间贬值33.55%。随着美元加息,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大。

  此外,今年以来,中国持续增加的资本外流已经引起市场广泛担忧。按照外汇局估算,上半年我国实际资本净流出约2000亿美元。此次美联储加息,使得中国跨境资本流出面临更大的压力。因为按照资本的逐利性,美元加息升值了,资本必然会从新兴市场国家回流到美国。

  这些都迫使央行现在降准。因为降准可释放更多的流动性,而流动性的增加,可起到对冲外汇占款的目的,抵消外汇流出对基础货币的拖累。降准不仅可以提振市场和企业信心,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货币信贷条件被动收紧,从而抑制金融风险、保证金融稳定。

   那为什么此次是降准而不是不降息呢?

   1.降准能增加总体流动性,而降息则不能

  虽然都是降息,但中美降息却有实质性区别。

  美联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改变市场上货币的发行量,进而调整联邦利率(银行间储备金的贷款利率)。比如,目前市场上的联邦基金利率是1%,如果美联储决定把利率降至0.5%,就需要在公开市场上购买债券,投放货币。因为美联储购买债券会直接导致金融机构持有的货币增加,超额储备金增加,进而使银行间储备金的贷款利率,也就是联邦基金利率降低。美国的降息伴随有实际的资金投放。

  与美国的降息不同,中国的降息仅仅是官方的压低价格,这样的做法对降低部分存量债务和新增债务的融资成本有效,但本身其实并不一定能够构成新增信贷的投放,因为银行的可借贷资金率是固定不变的,货币总量并没有增加。

  而降准却能直接增加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可借贷资金率,增加总体流动性,因此此次央行选择降准而非降息。

   2. 降准仍有很大空间,而降息则空间不足

  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决定提高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点,自08年以来全球央行一致宽松的政策体系宣告终结。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美国则因经济复苏将在2016年继续加息,中美货币政策势必要分道扬镳,利差缩窄。

  根据国际经验,利差主导汇率走势。比如,美日利差决定了日元走势。07-12年间,美日债券利差从高时的3%降至1%以内,而同时日元一路升至75日元/美元。12年末到14年8月,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48%,而日本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降低至0.504%,美日利差扩大,日元又一路贬值。

  中美利差收窄,人民币贬值压力仍存。自人民币汇改以后,中美利差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几乎一致。2008-2011年期间,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逐渐扩大至2%以上,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而2011-2014年中美利差保持稳定,人民币对美元也相对稳定。自2014年起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由1.5%以上缩至如今不到80bp,人民币贬值预期不断,今年内相对美元已贬值4.3%。若美联储真如相关专家预测,2016年加息四次,其基准利率可能达到1.5%,可能会高于中国基准利率,甚至形成中美利差倒挂局面,致使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大,资本外流加剧。

  这些都促使央行释放宽松空间,确保资本市场稳定。虽然降息比降准效果更快、更明显,但在2015经历了5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已降至1.5%的情况下,未来即便是零利率,我国最多也只有6次降息,显然降息空间不大。与此相比,虽然2015经历了5次降准,我国目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依然高达17.5%,而历史上的最低值仅6%,这意味着降准空间依然巨大。因此,此次央行采取降准来释放流动就再自然不过了。(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