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11.5亿元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27.02.2016  02:04

    今年,市级财政将投入11.5亿元,集中力量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巩固提升底线民生保障水平

    

    城乡居民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每月110元;城镇、农村低保最低补差水平分别不低于月人均418元和190元;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补助配套资金按低保标准的14%配套;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应不低于上年度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0%;孤儿集中供养水平和分散供养水平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340元和820元。

    

    促进教育资源公平均衡配置   

    

    继续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小学和初中每生每学年1150元和1950元;对山区和边远农村教师补贴每人每月800元,潮阳、潮南区部分学校教师每人每月300元补贴的政策继续执行;对技工学校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费补助标准提高到每生每年3500元,技工学校学生国家助学金标准每生每年2000元,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标准每生每学年2000元。

    

    改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

    

    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10元;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预防接种、健康教育、慢性病人健康管理、免疫规划等12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农村已离岗接生员和赤脚医生提供生活困难补助;为边远乡镇卫生在编医务人员发放岗位津贴,对初级以上职称、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注册护士)及其他医务人员,分别按月人均650元、500元、400元的标准发放岗位津贴。实施出生缺陷综合防控。

    

    加大对困难弱势群体帮扶力度

    

    为1600人次贫困重性精神病患者提供住院医疗救助;每月为全市3000多名处于稳定期的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社区免费诊治服务;为12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为贫困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2000件;贫困残疾人生活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200元和1800元;提高重点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

    

    实施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工程

    

    在金平区、龙湖区推行环卫作业市场化管理;推进雷打石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扩建工程。

    

    加大公共交通投入力度

    

    中心城区新增投放60部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实施老年人和学生乘坐公交车补贴政策,市中心城区在校学生持学生卡乘车统一实行7折优惠。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组织潮剧、潮艺惠民文艺演出和周五有戏等活动,全年安排潮艺活动演出55场,每月组织2次潮剧潮艺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惠民活动,每周五晚在慧如剧场举行一场演出活动;实施全市公共图书馆利用二代居民身份证一证通行,图书资源通借通还;完成200个农家书屋达标升级改造,配置一批图书和设备。

    

    强化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保障

    筹集各类保障房1670套,棚户区改造1000套,发放租赁补贴550户,基本建成各类保障房1776套;完成628户农村危房最急需改造对象住房改造工作,切实改善农村困难群众居住条件。

    

    继续实施“绿满家园”全民行动

    改造提升市政道路和公园景观绿化,重点实施人民广场周边绿化,中山公园维护提升,华山路、嵩山北路、东厦中路、汕樟北路等道路绿化带改造;加强市政设施及绿化管养;加快儿童公园建设;建设绿化美化示范村42个;加快创建森林城市与林业生态建设。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继续推进千村环境卫生整治和“百河千沟万渠”大整治行动;打造3个市级名镇,每个区(县)创建2个市级名村;实施第三轮精准扶贫攻坚工程,每个重点帮扶村每年补助20万元。

      

    汕头都市报报记者 袁笙 郑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