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交通部门回应代表委员和市民“新期待”: 已规划建设98 km公交专用道,今年启动首期里程62.5km
东莞两会召开之际,不少代表委员和市民“晒”出了各自的“新期待”:加大推进交通拥堵整治,优化公交线网,提倡公交出行。
记者9日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针对市民的期待,市交通部门已于去年开展在中心城区设置公交专用道规划研究,目前已形成最终规划成果,将在中心城区规划98公里的公交专用道,其中今年启动首期里程62.5公里建设。
原因:我市公交专用道线路少、长度短
公交专用道,全称为公共汽车专用车道,一般是指在某些时段(例如早上7~9点,下午5~7点)专门为公交车设置的独立路权车道,属于城市交通网络建设配套基础设施。
不过,我市公交专用道规划较少。据市交通部门介绍,我市于2007年开始设置3条公交专用道,目前,全市仅有4条公交专用道,分别设置在莞穗路-莞太路、八达路-东城路、红荔路、莞长路,双向总长度仅36公里。
设置公交车专用道是为了方便公交网络应对各种高峰时段和突发状况带来的道路拥堵问题。但是,市交通部门介绍,我市常规公交吸引力不足,市民对小汽车出行依赖程度高。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相比,我市在常规公交发展及公交专用道规模和系统研究规划都显得相对不足。
记者了解到,2019年春季学期开始,我市光明、东华、翰林学校片区实行学生接送工作,加之禁止未授权车辆驶入这3所学校周边的相关管制区域和路段,公交通行率明显提升,学校周边的道路拥堵情况明显好转。
市交通部门表示,实践证明,“公交优先发展”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难题的关键一招。于是,2019年8月,我市正式启动市区公交专用道的规划研究,经前期大量移动数据、公交车刷卡数据、GPS数据采集、分析研究等工作,结合正在开展的市区公交线网优化调整方案,已于今年4月形成最终规划成果。
方案:采用“中心全网络+外围放射线”总体布局
我市的公交专用道将建在哪里呢?
据市交通部门介绍,根据规划成果,我市将首先在核心城区内的客流主干走廊规划公交专用道。市交通部门利用移动的手机信令数据、公交刷卡、公交GPS数据和技术分析,识别出东城和南城、东城和莞城、东城和寮步相互间居民出行联系最为紧密的几个区域以及客流走廊。
其中,莞穗路、莞太路、可园路、东城中路等连接城区四个街道的几条重要干道上集中了最大量的公交出行人流,尽管公交出行需求量大,但是几条主干道早、晚高峰受交通拥堵影响,公交运营速度普遍较低。此外,以上道路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的干道系统中,双向六车道及以上道路占比超过50%,具备比较好的建设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条件,也将是本次规划建设公交专用道的重点考虑路段。
由于公交专用道将主要设置在主干道上,市交通部门表示,在交叉口设置上,将参照深圳和佛山的标准,采用相对严格的设置条件,尽量减少对道路网通行能力的影响。
在具体规划方面,市交通部门介绍,通过客流分析和标准研究,本次规划确定公交专用道网络采用“中心全网络+外围放射线”总体布局方案规划建设98公里,其中首期62.5km,采用“双环放射+中轴强化”布局。其中,“双环放射”第一环指万道路-金鳌路-宏远路-莞太路-可园路,第二环指莞太路-三元路-长泰路-新源路-旗峰路,放射线指莞穗路、宏图路、东升路、莞樟路、莞龙路等多条放射线;“中轴强化”指东莞大道-东城中路,将类比深圳的“深南大道”,打造东莞市门户大道的公交优先形象。
效果:部分路段可达到每分钟过2辆公交车
建好后,又将有哪些效果呢?
“公交专用道规划匹配中心城区的发展格局,将带动中心城区提质。”市交通部门介绍,规划的公交专用道网络与中心城区规划骨干公交走廊高度适应,高效联系主要客流生成点。
结合公交专用道规划,市交通部门还统筹同步开展了公交专用道和中心城区线网优化调整工作,通过多轮拟合,我市将在核心区重要的公交专用道走廊内布局高频骨干公交线,加密走廊内线路的发班密度和发班频率,提升常规公交服务。
市交通部门介绍,公交专用道建设完成和线网调整到位之后,核心区主要公交专用道走廊内,早、晚高峰期基本上可实现每分钟过1辆公交车,莞穗路、可园路、莞太路等一直以来公交出行需求较大的重要走廊,可达到每分钟过2辆公交车。
“公交专用道投用后,公交运行效率将有较大提升。”市交通部门表示,首期62.5km公交专用道实施后,结合线网优化,公交全过程出行时间和候车时间可缩短14.2%,而且居民在站点等车的时间可缩短20%左右,居民乘坐公交出行的效率可显著提升。
全媒体记者 刘召/文
全媒体编辑 宁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