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回应“7万亿”:与“4万亿”有本质区别

09.01.2015  08:33

  新京报讯 (记者金彧)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国务院已批准300个2015年开工的基建项目,投资超7万亿元人民币。昨日,发改委表示,不知道这个数据怎么计算出来的,可能是外媒记者估算的,事实上,总投资根本无法统计,这也与之前的4万亿有着本质区别。

  发改委:不是新增财政投入

  昨日,发改委就投资项目核准制度改革的有关问题举行发布会。会上,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表示,总投资数字根本无法统计,因为有的项目已开工,有的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不同地方、不同地形条件,建设成本不同,在没有完全分解到具体项目的情况下,这个总投资是计算不出来的。

  罗国三表示,讲总投资没有意义,而且它跟2008年的4万亿有本质上的差异。关键一点,这不是新增的、大量的财政投入来强刺激,而是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投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取向。

  林毅夫:中国有足够资源支持投资增长

  进入“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该靠什么驱动增长?当地时间1月7日,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荣誉院长林毅夫在美国纽约表示,未来中国经济要保持平稳增长,仍需主要依靠投资驱动。

  林毅夫预计,未来15-20年,中国经济仍然具有8%的增长潜力。林毅夫说,中国拥有足够资源支持投资进一步增长,这恰恰是许多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具备的。

  “投资驱动论”存在争议

  对于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林毅夫近年来多次强调“投资驱动论”,对此部分学者持反对意见。例如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军曾多次撰文,反对林毅夫的观点。刘胜军认为,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是提升消费,过度依赖投资,不仅导致了产能过剩的危机,也是导致收入分配失衡、环境污染、腐败和寻租的重要原因。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此前曾表示,宏观经济每次出现问题,惯常的办法是采用所谓中国模式,也就是政府动员资源海量投入去救市,实际上这是饮鸩止渴的办法。